關于讓英文歌曲走進高中課堂
陳慶
英文歌曲既是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娛樂形式,又是一種真實而又理想的語言教學材料。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筆者總是在不斷地思考、探索,嘗試著讓英文歌曲走進課堂,使原本乏味枯燥的高中英語課堂生動活潑,充滿樂趣。通過幾年的英語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將英文歌曲恰當合理地運用于英語教學中,是切實可行的。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愉悅的情緒,從而易于接受新知,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和整體交際能力,真正實現寓教于樂。 一、英文歌曲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 激發學生興趣,豐富導入環節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睗夂竦膶W習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進一步探求知識的欲望,從而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模塊一Unit 3 Lesson 4 課文時,因課堂內容與Christmas 有關,我就在導入環節給學生播放家喻戶曉的“Jingle Bells”—“Dashing through the snow, in a one horse open sleigh! Over the fields we go, laughing all the way!” 歡快優美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部分學生還隨之哼唱起來。歌曲結束之后,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出歌曲的主題詞“Christmas”,從而自然地開始新課的學習。 所以,在新課的導入環節,除了平時常用的直觀導入法、話題導入法等,恰當的英文歌曲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聽覺沖擊,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 補充聽力材料,拓展聽力教學 聽力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增強交流和提高英語水平的重要方式和主要手段之一。北師大版教材的聽力模塊既是對課文內容的一種補充和延伸,又是一次有針對性的練習其中聽力材料不僅有對話、獨白,還有英文歌曲。因此,將適合學生的英文歌曲引入聽力教學,不僅可以滿足大多數學生聽、唱歌曲的心理需求,而且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他們在不經意中就提高了聽力水平。 例如,北師大版模塊一Unit 2 Communication Workshop板塊的聽力練習是聽“James Dean”這首歌,在欣賞它之前,我把不完整的歌詞呈現在多媒體屏幕上,然后讓學生進行復合式的聽寫訓練,即在聽歌曲的過程中,讓學生把空缺的單詞補充完整。在“James Dean”這首歌里,有這樣幾句歌詞:James Dean… I know just what you _____. James Dean, you said it all so _____. And I know my life would look all right, if I could see it on the silver這三句分別填寫的是mean,clean,screen,我在學生填完后,引導他們發現歌詞中的押韻現象,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并且提高英語聽力水平。 3.激活學生思維,推進課堂教學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或“教材為主”,教師講解占據大部分時間,補充材料也僅僅限于歷史、文化等背景知識,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成為語言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恰當地引入一些英文歌曲,利用歌曲的優美旋律、動聽曲調和鏗鏘節奏喚醒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使學生在音樂的刺激下思維活動處于敏捷和活躍的狀態。 如在上一課時,就可以向學生介紹美國鄉村音樂的大致發展歷程,介紹發源地——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并播放幾首經典的鄉村歌曲,如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等,使他們對美國鄉村音樂形成感性認識。 4. 提高語音語調,增強英語語感 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在于能夠靈活自由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意愿。要培養學生純正的語音和良好的語感,就要多為他們提供接觸地道英語發音的機會,提供多聽、多說的機會,而英文歌曲就是最好的選擇。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選用一些發音地道語調優美、韻律感強的英文歌曲對學生進行語音訓練。如:短小而活潑的歌曲《哆來咪》來自經典音樂電影“The Sound of Music”(《音樂之聲》),歌詞的原文是采用異字同音的手法來寫的,如:英文 “doe”(母鹿)的讀音與唱名 “do”的讀音是一樣的,但詞義卻不相同。作者巧妙地利用了這一相同與不同,把原本單調的音節唱名練習賦予了一定的生活內容,使歌曲充滿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