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歌曲《故鄉》演唱處理的淺議
未知
第一樂段:演唱者帶著“呻吟的感情”回想起日本侵略者入侵前家鄉的美好景象。音樂主題在起伏中表現出很深的藝術意境——我的故鄉原本是美好的,而今多么悲慘! 當鋼琴前奏出來時,演唱者要全神貫注地投入到音樂角色之中,把自己經過深思熟慮后對歌曲早已確定好的基本情緒滲入到前奏音樂的想象中去,將觀眾(聽眾) 帶進音樂里,讓歌聲在前奏情緒的激發誘導中自然地展現出來。速度緩慢,聲音帶有敘述性質,連貫而流暢,保持統一的聲音線條。起音深情、柔和并有控制,呼吸稍微深一點,是發自“內心”的聲音。“故鄉”二字口型不要太僵,咬準字頭以后口腔迅速打開,聲音緩慢而舒展,“是一個”三個字是三連音節奏,應當注意節奏的準確和向前流動的音樂特點,敘述性地表達出作者把家鄉比喻為天堂的無限向往之情。緊接著是:“那兒有清澈的河流,垂楊夾岸,那兒有茂密的松林,在那小小的山崗,春天新綠的草原有牛羊來往,秋天的叢樹燦爛輝煌。”這幾句是主題的引伸和發展,把故鄉的自然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致。演唱時,注意把握旋律起伏的動感美,情緒層層遞進,在內心情感的推動下逐步高漲,仿佛看見美麗的“故鄉”就在眼前。同時,要非常細心地注意節奏和音高的準確,包括在什么地方換氣,演唱者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逐步固定下來,做到樂句流暢,咬字、吐字清晰,使每個音都在良好的呼吸支持和控制下發出。“燦爛輝煌”幾個字要特別強調,聲音可以完全放開,讓感情得到充分的宣泄,盡量保持每個音足夠的時值,充分表達出對故鄉的無限熱愛和贊美,給聽眾留下對故鄉美好景象的深刻印象。這幾句在音量、音色、力度、速度上的對比表現非常關鍵,并且聲音的發展變化要合理、自然,不能臨到“燦爛輝煌”幾個字時才刻意加工渲染,而是要利用樂句之間前后關系中的對比作用來烘托它,就好像大海的波濤起伏時所形成的波峰一樣,不斷向前推進,有著活潑起伏的動感。然后旋律轉入中低音區,抒發出“月夜我們曾泛舟湖上”和“幾次憑吊過斜陽”的詩一般的意境,給人留下故鄉美好生活的深刻印象。演唱這兩句時,身心陶醉,仿佛沉醉在故鄉的懷抱,用柔和、甜美的音色來表現,當歌聲輕柔地收結時,完美感人的藝術形象深深留在觀眾的腦海里。
第二樂段:這一段的情緒與第一段的情緒形成鮮明的對比,明朗的色彩完全消失,為了表現出慘痛、仇恨的情緒,“現在”兩字要用快而帶恨的語氣,呼吸急促,咬字、吐字結實有力并短促,把心中憤恨的情緒毫無保留地表達出來。“一切都改變了”,要突出強調“改變”的“改”字,表達出主人公不愿意看到的現實。第二句“現在,已經是野獸的屠場”,在前一句的基礎上,更要加強憤恨的語氣,音量上加強,重點強調“野獸”和“屠場”幾個字,演唱這兩句時還應注意把握分寸,咬字、吐字不能太僵硬。第二部分的后半段“故鄉,故鄉,我的母親,我的家呢? 哪一天才能回到你的懷里,那一切是否能依然無恙?”演唱時注意把握“故鄉”二字的音色和力度變化,親切、柔和而舒展,仿佛使人們聽到作者對故鄉的發自內心的呻吟和呼喚。然后是“我的母親,我的家呢”? 應該突出“我”字,表達出問自己、問全中國人民的心聲——母親在哪里? 家在哪里?“哪一天才能回到你的懷里,那一切是否能依然無恙”,這兩句是整個歌曲的高潮和核心,讓整首歌曲在富有激情的高潮中結束。演唱者帶著激憤的情緒,使感情不斷高漲,將聽眾的情緒完全帶到歌聲中來,抓住聽眾的心,激動聽眾、感動聽眾,讓聽眾在心里和演唱者一起呼喚。為了表現出慘痛的、仇恨的、激情的情緒,呼吸氣勢上要增強,咬字要結實有力,聲音和語言可以接近于朗誦,富有戲劇性,然后在“能”字時迅速停頓, 依然無恙”幾個字從心里推出,把整首歌曲的主題——我的故鄉是否能依然無恙交代清楚。最后,雖然歌聲已經停止了,但演唱者心里卻仍然在繼續歌唱著,情緒要等到鋼琴伴奏把最后一個音彈完后才可終止。
總之,對一首歌曲的分析理解只是演唱的依據,要想完整地表達歌曲內涵,演唱者必須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技巧、藝術修養、文化造詣以及培養自己豐富而健康的情感的同時,認真理解作品,領會作曲家的意圖,對歌曲的曲式、調性、速度、節奏、和聲、力度等方面都要進行具體分析和總體把握。甚至在每個字、每個樂句、每個裝飾音上,都要下苦功夫,反復練唱,精心琢磨,仔細品味。特別是演唱處理中的對比變化,不能呆板,更不能公式化和形式化地照搬,應根據歌曲的思想內容,音樂旋律的起伏變化和情境、情緒、情感的邏輯性,逐步發展,從而達到高度的藝術表現之目的。
今天,我們已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但每當演唱這首陸華柏的《故鄉》時,那貫穿全曲的令人沉思的主題音樂、動人的音調以及完美的藝術形象,一次次地激起我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老一輩革命家的無限懷念,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向往和平。
參考文獻:
[1 ]王偉任,王順通.音樂欣賞教程[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 ]余篤剛.聲樂語言藝術[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
[3]沈湘著,李晉緯、李晉瑗整理.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音樂出版社,1 998,10:85.
[4]王福增.聲樂教學筆記[M].人民音樂出版社,1 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