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器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培養
石瑾
內容摘要:在器樂教學中,情感分為審美情感和學習情感,貫穿在器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重視學生的情感培養,對器樂教學具有積極作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習興趣、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學生的學習動機等是培養學生情感因素的主要渠道。
關 鍵 詞:器樂教學 情感因素 審美情感 學習情感 器樂教學是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它對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發揮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都有著重要作用。[1]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形式,它反映著人對外部世界的對象和現象的主觀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對于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種反映形式。在音樂學習中,情感分為審美情感和學習情感,存在于一切教學活動之中。在器樂教學中,牢牢把握情感這條主線,將器樂教學與情感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情感和音樂學習情感,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情感強度,使情感同音樂情緒和諧地溝通與交流,是器樂教學所追求的目標。[2] 一、器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一)審美情感和學習情感的關系 在音樂情感中,音樂審美情感以生活和藝術領域中美與丑、悲與喜等為對象,活躍在生活和藝術的廣闊領域,它的最高目的是美。學習情感主要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為主,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關系、學習音樂的良好態度和學習習慣等。 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審美是音樂教育的核心,而審美情感始終伴隨著審美活動的全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審美情感的培養,使學生對音樂審美情感有更深的體驗并獲得一種審美享受,自然會使學生更加熱愛音樂,深化加強其音樂學習情感;學生音樂學習情感的加強,反過來又能進一步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學習效率大為提高,這又將使學生對音樂審美情感的體驗更加深刻。因此,筆者認為音樂審美情感與音樂學習情感二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為促進。 (二) 情感在器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是人類表達感情的特殊方式,在器樂教學中,情感教育是第一位的,具有主導地位,并且貫穿在器樂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在器樂學習過程中,學生一旦具備了表現情感的意識,他們就會在學習時全身心地投入,運用各種技能技巧,主動地去創造美妙的音響效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音樂的表現能力,滿足他們的自我表現欲望,還能增強學生音樂情感的啟發和培養,喚醒豐富的情感心理活動,使器樂演奏技能更加提高,器樂教學更加深入??赡壳坝泻芏嘟處熡绕涫歉邘煹钠鳂方處?,只注重學生的音準、節奏、音色和技巧等技術層面的教學,而忽略了對音樂情感的啟發和培養,這是一種無視情感的教學,是一種不完整的教學,這不但會使學生的音樂發展潛力受到限制,還會影響教師的教學。[3]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感受各種情感要素同音樂技術的學習同步進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去體驗情感,并轉化為自己的獨特感受,再通過具體的演奏形式予以表現。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的具體目標。 (三)音樂審美情感與音樂技能技巧的關系 我們強調情感在器樂教學中的價值,并不排斥教學中的技能技巧的傳授。在器樂教學中,學生主要是通過器樂作品來真正領會音樂藝術形式特殊的審美價值,培養其審美情感的。而在器樂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情感和生動的音樂形象,需要通過正確而又不乏創新意味的技能技巧予以表現,兩者是統一的整體,技能技巧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表現音樂的審美情感。[4]目前,許多器樂教師尤其是高師的器樂教師,非常重視技能技巧的傳授,而忽略了情感表現的培養。這種“重技輕藝”的傳統音樂教育觀念導致許多學生錯誤地認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就可以盡情地去表現音樂,這是一種無視情感的教學,是一種不完整的教學,這不但會使學生的音樂發展潛力受到限制,還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技能技巧只不過是音樂表現的手段,并不是獲得成功的唯一條件,更不是器樂演奏的目的,對于器樂學習者和演奏者來說,重要的是把各種技能技巧靈活應用于各種音樂審美情感要素中去,獲得藝術感情的完善統一,真正實現自身的價值,而不是一味地炫耀技術技巧。當然,作為教師不能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略技能技巧在教學中的必要性,要想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器樂演奏的才能很大一部分體現在技能技巧的掌握和應用的能力上,如果沒有一定的演奏技能,再好的音樂設想也不可能得到實現。因此,筆者認為,在器樂教學中,技能訓練和音樂情感之間,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兩者均不可偏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正確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