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專師范聲樂課教學形式初探
李凌梅
[摘要]聲樂課是高專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強化聲樂訓練是重要的教育手段。文章指出聲樂課的授課形式應以大集體 聲樂理論課、小組聲樂技能課為主,以個別聲樂小課為輔,形成資源共享,讓教學過程更為簡練、流暢,不僅提 高教學效率,又能緩解聲樂師資的不足。
[關鍵詞]高專師范 聲樂課 教學形式
招擴使學生數量激增 ,2+1模式又使高專學生減縮了1/3的在校學習時間,加之學生基礎較差 ,教師教學任務空前加大 ,高專學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這種嚴峻的前提下,要做到按質按量地完成高專師范音樂教學任務 ,提高和規范高專師范音樂教育的聲樂教學模式就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對此,筆者認為,高專音樂教育中聲樂課的授課形式應采取集體課 、小組課 、個別小課相輔相成的教學模式。
一
、第一 學期以集體理論課 為教學方式集體課也稱為聲樂大課 ,指以班級為單位在一起學習聲樂的基礎課程。學習內容主要是聲樂基礎理論知識 ,不直接涉及歌唱訓練內容,涉及的內容有 :歌唱理論、歌唱基本語音訓練 、嗓音保健 、聲樂鑒賞 、中學生變聲期常識、觀摩和實踐。
1.教師的角度。高專學生多數來 自鄉村小鎮,他們在音樂基礎知識理論、歌唱理論、聲樂理論、聲樂作品的賞析理論 、歌唱語言理論等方面基本是空白。通過集體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集體的氛圍里統一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樣一來不僅教學內容有統一 的規定和要求 ,而且還能保證有組織 、有計劃 、按質按量完成教學任務,節約時間,節約教學成本,避免重復教學 ,提高教學效率 、工作效率 ,減輕教師的負擔 ,緩解師資的緊缺 。
2.學生的角度。第一,學生在初、高中時接觸音樂不多,音樂各方面的知識結構點弱 ,如此完整地學習聲樂理論能讓他們對聲樂 、嗓音 、歌唱語音、嗓音保健等各方面都有比較系統的了解,完善他們的知識能力結構,培養、發展他們的潛在歌唱能力 ,幫助他們后續的聲樂技能訓練、聲樂演唱以及藝術實踐的順利完成 ,同時也為他們將來的教學積累知識。通過集體課教學還可以使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了解,對出現的共性問題統一想辦法答疑解惑,對個性問題能各顯神通 、各抒己見。第二 ,學生來 自四面八方 ,帶有濃濃的鄉音,在語言發音上有各式各樣的習慣。
語言是歌唱的基礎 ,一切歌唱技法都要圍繞語言這個中心來訓練和運用,語言是聲樂學生必修課之一,在語言尚未達到一定程度前 ,不忙學習聲樂技巧。通過語言集體學習與訓練 ,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 、研究、討論 、督促 、糾正不正確的發音習慣,聽析、分辨地方特色音并加以改正。第三,通過完整、統一的聲樂作品圈 蘭:里!賞析及專題實踐理論學習,學生可以了解一定的欣賞環節 、步驟、要求 、方法與技巧,提高歌唱審美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暢所欲言發表見解,開拓他們的思維與視野 ,在將來的歌唱藝術表現及教學中發揮重要的輔助作用。
二 、第二、三學期 以聲樂小組課為教學方式聲樂小組課在教學上是一個小集體 ,把程度相同、聲部相同、音色相同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 ,一般是4~6人為一組 ,針對同一進度的學生教授相同的內容,重點是解決共性技術方法問題。在教學上的基本方式是 :基礎發聲一初級練習曲一初級中外歌曲的練唱。在歌曲技術 、技巧教學上只強調歌曲的整體感和完整性,要求音量均衡、音色統一、表情 自然 、感情表達正確,不追求擴展音域、擴大音量,無需加大技巧難度 ,不唱超越小組整體歌唱水平的歌曲。其主要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小組課能夠積極發揮師生的能動性、互動性。首先,為同學之間的學習和交流提供了機會。在聽其他同學練唱的同時,學生不僅有機會發現 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差距,及時向其他同學學習對歌曲處理的思維及方法 ,而且可以激勵 自己的學習積極性 、能動性 ,提高上進心、進取心,增強競爭意識。其次,通過小組課教學 ,開發學生的思維 ,教會學生處理歌曲中最基本問題的方法 ,對他們將來工作崗位上的教學有一定借鑒作用。學生在學 習過程 中出現的毛病及問題并不一致 ,在處理共性 問題 時 ,教師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 ,開拓學生思維 ,使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建議 ,不僅有利于問題的解決,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處理個性問題時 ,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通過觀摩 、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聲 ,在有針對性的對 比中進行自我改正 。最后 ,讓學生在小組課教 學課 堂上進行相互 間的演 唱 ,鍛煉學生的膽量,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為今后他們的歌唱表演打下一個 良好的心理基礎。
2.小組課能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及教學方法多樣化,學生練唱的曲目及歌 曲表現方式豐富化,同學間的相互實踐性得到加強。小組課的教學 ,可由原來的獨唱教學形式變為重唱、對唱 、小齊唱,不僅大大豐富了教學模式,而且學生通過不同的練唱方式還能得到更多的學習心得。獨唱只能直接體現個人的技能水平,重唱等方式還能體現音準 、節奏水平,對歌曲感情處理的水平,更能體現出團結協作意識。不同形式的練唱方式豐富了學生角 色轉化 的可能性 ,讓學生 在實踐 中的練唱身份得 到多樣性變化,使得實踐性得到進一步加強與完善。
三、第四學期以個別小課為教學方式聲樂小課又稱聲樂個別課 ,是專門針對學生個體的技能教學。通過前面一年的小組集體課教學基本掌握了學生聲樂學習的情況 ,所以在此段時間里應是針對性的個別教學。每個人的嗓音條件 、學 習反映 、學 習能力 、學 習進度 以及學 習問題都存 在差 異 ,小組集體課 只能解 決一些歌唱 中的共性技術 問題 ,而個別課更重視聲樂個別技能的特別訓練,努力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個別聲樂課是針對條件好、學習能力較強、在聲樂上有發展潛力的學生進行的專門性技iff~i.JII練。訓練內容應有:針對性的發聲練習 、中級練聲曲;中等難度的中外聲樂作品;較深度的分析聲樂作品內容 ,并能較完整地表現出來 ;不定期地進行聲樂教學觀摩 ,聲樂教學匯報 ,參加不同層次類型的比賽 ,豐富 自己的舞臺經驗。其優勢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擴寬學生的就業渠道。高專師范培養教育的 目標是中小學的音樂教育者,但如果對部分聲樂條件較好,有一定發展潛力的學生進行個別聲樂訓練,就可能使其在將來擇業時獲得多種就業渠道。因為有聲樂方面的特長,除了選擇學校,還能選擇各種企事業單位或選擇演出團隊。現在很多企事業單位對文藝方面都比較重視 ,單位要人時除了要相應專業人才外還會有特殊人才的需求,
所以聲樂小課的開設為學生多渠道就業提供了一定 的可能性 。
2.為學生進一步的聲樂學習提供可能性。聲樂條件、音樂感覺好的學生在高專畢業后 ,也許還有進一步繼續深造的可能性。經過兩年 的聲樂學 習 ,特別是后面聲樂小課 的技能 、技術學習,如果聲樂基礎知識 、聲樂基本技術 、技巧掌握得比較扎實,就為繼續深造高一層次的音樂院校提供了可能。事實證明許多在聲樂方面有所建樹的歌唱家都是從高專師范甚至是中專師范開始培養,一步步學習,最后走向成功的。
3.教 學方式靈活,針對性強,處理問題客觀。因為是“一對一”的授課 方式 ,所 以教師能 因人 而異開展靈 活教學 。例如 ,針對學生嗓音條件,選擇適當的練聲歌曲;針對學生的音樂感悟力、理解力、文化素質及音樂素質,運用舉例子、打比方等形式進行教學,簡明扼要 、深入淺出地闡述聲樂的相關理論和技巧,使學生明白歌曲所傳達的情緒情感;根據學生對肢體動作的悟性,開設相應的動作行為輔助教學,代替某些深奧的理論表達;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個別指導和專\'iq-~JUl練等,非常有利于學生聲樂水平的提高 。
總之,高專音樂教育的聲樂課將以上三種教學方式相結合 ,順應了現代教育改革的趨勢 ,是聲樂教學改革中的一個新突破 ,但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地發展與完善。只有這樣高專學生的聲樂水平才會有較快的提高 ,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真正適應2l世紀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