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繪畫投射技術在心理輔導中的運用
陸小峰
[論文摘要] 積極心理學思想對當前學校心理輔導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筆者通過對“房—樹—人”繪畫投射測驗的改進,使積極心理學基本理念貫穿于繪畫心理分析、解釋和評價中,為學生的發(fā)展性輔導和問題性輔導提供了重要幫助,從而不斷發(fā)掘學生的潛在優(yōu)勢。這一技術的運用也將為學校心理輔導形式的改進提供一定的借鑒。 [論文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繪畫;投射技術;心理輔導 一、理論背景 (一)國內外繪畫投射技術運用研究 繪畫療法最早起源于20世紀初對精神病藝術家的研究,它以繪畫為中介對來訪者進行治療。在20世紀40年代,通過繪畫可以確定一個人的情緒狀態(tài)和人格特征,已成為業(yè)內人士的共識。繪畫可以投射出人的心理狀態(tài),“投射性繪畫”測驗隨之產生。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大量使用繪畫投射測驗進行的研究[2],繪畫成為一種重要的心理投射技術。 國外對近十幾年應用繪畫作為心理治療手段進行了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繪畫投射技術在處理人們的情緒和心理創(chuàng)傷問題等方面,起到了較好的作用。繪畫作為適宜的心靈表達方式,將人們的經驗與感受,象征性或具體地展現(xiàn)在畫紙上,表達出繪畫者較為真實的內在,為心理治療提供了較好的切入口。 國內近幾年在繪畫投射技術的運用上進行了許多嘗試。例如,閆俊等人在一次集體繪畫治療中發(fā)現(xiàn),患者的畫與內心存在一致性,患者可以借助繪畫和集體的方式釋放感情和反省自我,治療新穎且容易操作。陳侃對285名初高中生進行繪畫測驗,發(fā)現(xiàn)將“房—樹—人”繪畫測驗應用于抑郁傾向的心理診斷,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學性。潘潤德采用“房—樹—人”測驗方法對6名中學生進行心理治療,發(fā)現(xiàn)使用繪畫治療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學生情緒沖突的緣由,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見,繪畫投射技術對心理咨詢與輔導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積極心理學思想對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美國心理學家塞里格曼(Seligman, M.)發(fā)起的一場心理學運動,它是當代心理學的一股重要力量,強調對心理生活中積極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質、積極的社會制度系統(tǒng)等三方面內容。隨著積極心理學思想影響的深入,它對我國學校心健康教育產生了重要作用,其觀點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8]以往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過分關注學生心理的消極層面,忽視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yǎng)。而積極心理學從研究人自身的積極因素入手,通過不斷激發(fā)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yōu)秀品質,來幫助人們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潛力。 因此,筆者以積極心理學視角,將繪畫心理投射技術探索性地運用到學校心理輔導中,以期對學校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提供一定的幫助。 二、積極的繪畫投射技術操作過程及要求 繪畫投射技術的形式和種類很多,其中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巴克(Buck,1948,1966)的“房—樹—人”(House-Tree-Person,HTP)測驗較為著名。HTP測驗由巴克率先在美國《臨床心理學》雜志上系統(tǒng)論述,后被許多國家引進并推廣應用。筆者在學校心理輔導中主要使用的是HTP測驗。 (一)積極的準備、指導與測驗 在HTP測驗之前,輔導者應提早準備好足夠的2B鉛筆(削好的)、A4紙和橡皮。正式開始測驗之前,先對學生進行簡要說明,然后給每一位學生發(fā)放2B鉛筆、A4紙和橡皮各一份。在團隊氣氛相對平和時,輔導者給出指導語:“請你用鉛筆在給你的這張白紙上,任意地畫一幅包括房子、樹木、人物在內的畫,你想怎么畫就怎么畫,沒有更多的要求,只要你認真地進行描繪就可以;請不要采取寫生或臨摹的方式,最好也不要畫成漫畫的樣子,也不要用尺子。在時間方面沒有任何限制,也允許涂改。畫完后,請你在畫紙背面寫上自己的班級、學號、性別和年齡。”此外,對學生還要進行一定的額外指導:“首先,這不是美術課,并不要求展現(xiàn)你的繪畫基本功;其次不要畫成‘火柴人’的形式;再次,把這次測驗當成一次考試,相互之間不要看來看去和探討。”在繪畫測驗的同時,輔導者可以到學生中間進行個別指導。 如果是個別輔導,輔導者有更多的機會觀察學生的反映和表現(xiàn)。因此為了更為恰當地解釋和分析,可以做一些記錄工作。 (二)積極的解釋、分析與評價 測驗結束后,輔導者要求所有學生將自己的畫紙對折,將畫的內容折在里面。然后進行整體的解釋、分析與評價。 1.積極的繪畫投射分析技術的要求 輔導者在熟練掌握繪畫投射分析技術的基礎上,把所有(絕大部分)畫作中的積極元素及對應的積極解釋,以清單的形式羅列出來并熟記于心;將相對消極、負面的元素及對應的消極解釋也羅列出來,并將其解釋方式轉化為相對積極或中性一些。例如,畫面中房子無門無窗這種相對消極的畫法,一般的解釋就是“你比較封閉,缺乏安全感,不愿與外界交流”,我們可以轉化為“你平時可能覺得很多人不理解你,可能會覺得有很多事情沒有傾訴的方式和對象”這樣的語言,這就給人以力量和改變的信心。轉化的結果也同樣要熟記于心。此外,在面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具體分析時,可以多作一些靈活的變通,盡量采用積極的語言表達,發(fā)掘畫面中的積極因素,如遠大理想、長遠目標、潛能、優(yōu)秀品質等。 2.積極的解釋分析評價過程 (1)團體輔導時對畫作的整體分析 ①描繪時間。告訴所有學生一般描繪所用的平均時間以后,特別強調在普通學校的學生群體中,描繪所用時間較長而質量較好的,一般比較注意細節(jié)和追求完美表現(xiàn);而描繪時間短而圖形質量差的,主要是對測驗漫不經心。 ②描繪順序。介紹一般描繪順序后,可以強調特殊情況,如對于普通學校學生來說,描繪順序凌亂主要是情緒原因帶來的,也有可能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 ③描繪大小和遠近。描繪大小、遠近適當,空間位置關系和諧,表達了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和完整的人格。畫面過大或過小,或過分遠離,則強調對自身現(xiàn)實改變的愿望和對環(huán)境的再適應性。 ④畫面位置。畫面的大體位置在畫紙的左側時,更多與感性、情感、過去相聯(lián)系;右側更多的與理性、未來相聯(lián)系;上部更多的與目標、理想等聯(lián)系;而下部則與現(xiàn)實、安定相聯(lián)系。 ⑤用筆力度、線條濃淡與線條曲直。用筆重且線條濃,強調精神動力強,表現(xiàn)為自信、行動積極等;而用筆輕且線條淡,表明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暫時遇到了讓自己比較疲憊的事情,需要自己去改變。線條總體呈曲線,體現(xiàn)出描繪者較好的適應性,溫和而富有同情心等;描繪所用線條較直,體現(xiàn)描繪者按既定目標奮斗,情緒安定。 ⑥附加物。畫作中出現(xiàn)如太陽、月亮、云朵、山水、花草、鳥獸、果實等,往往體現(xiàn)出描繪者特別的心理狀態(tài)。有些表達天真爛漫的情懷,有些則表達自己當時的心境,也有些表現(xiàn)出自己的特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