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視發展遭遇“廣電門”
洪仕斌
近日,《第一財經日報》一篇揭開《互聯網電視:數據謊言和利潤真相》,出現在各大媒體顯著位置,一時間也成為家電熱門新聞。
首先,了解一下互聯網電視究竟是什么新產品,所以我們先明白一下其定義。互聯網電視其定義在于通過互聯網,連接電視機或機頂盒等電子產品,向電視機終端用戶,提供豐富的視聽節目服務。
如果用小沈陽的話來講:“互聯網電視,就是插跟網線就能上網的電視”。
但就是這樣一個好產品,也是一個朝陽式行業,為什么媒體會對彩電廠家的銷售提出質疑呢?其原因就是制造廠商所謂的互聯網電視,與大眾認知的不一樣,大眾認為的互聯網電視,購買后,就能實現“偷菜”那種互聯網的效果;而制造廠家認為,其所提供的互聯網電視,只是提供擁有這種功能的電視產品,好比其只提供了電腦產品一樣。但要實現互聯網,上Internet,那就要插入網線端口,而那些是廣電運營商與電信運營商的問題。
這些擺在面前實際性問題,也就是互聯網電視發展面臨的真正難題?互聯網電視不是以前簡單的電視,而要實現互聯網,就涉及到跨部門的運營,并且延伸到幾個部門利益分配問題。
眾所周知,互聯網電視業務關系復雜性,其四商(網絡內容供應商、廣電運營商、電信運營商,電視產品制造商)融合不是簡單的業務疊加。同時,目前互聯網電視,具體的商業模式其實并不清晰,大家都還在探索。因為彼此都想確保自己的利益,特別是廣電運營商,因為電視就是其歸口管理的范圍,只要在電視平臺播放一切節目,都屬于廣電部門的管理權限。所以互聯網電視雖是朝陽式產品,但是現今廣電系統又沒有很好的一套方法提供實施,為此,只有通過政策進行壟斷與保護起來。
因為當制造廠商生產出來了有互聯網功能的電視,而顧客只要家里有網線的端口,接上就可以實現互聯網功能。雖然看起來是簡單地事情,但現今又有多少家庭,在使用互聯網電視功能呢?其原因就是現今使用是違法的。小時候記得在農村的小山村里,因為廣電部門衛星覆蓋不到,很多山區接收不到更多的電視頻道。這時,偉大的山村農民,就用一口鍋安裝上簡易接收器,從而解決多頻道的接收,但這些作為,對于廣電系統卻是違法的。
誠如現今互聯網電視一樣,現在也碰到此尷尬局面。但是現今廣電系統而不是采取一些網絡建設,而是從政策控制。例如,在發放牌照時,只發放與廣電系統有關的單位,而那些想要發展互聯網電視的企業,只有與取得牌照的企業合作。此舉從而保護廣電系統在電視平臺的壟斷權益。
但是這樣的行為卻阻礙了互聯網電視的發展。筆者認為,廣電系統在未來發展中,要想鞏固其在電視平臺的地位,必須在互聯網電視中,考慮到能提供什么核心服務,或占住互聯網電視某個環節上,提供核心技術支持,而不是一味地用政策進行自我保護。
因為互聯網電視,不僅吻合了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其將來有可能改變人們的娛樂模式,也必然是發展趨勢。而在互聯網電視價值鏈上的四網中,兩網已經很成熟,那就是電信運營商與電視制造商,一個是互聯網網線的輸送,一個是帶有互聯網產品的輸出。而廣電系統,現在是考慮,應在互聯網電視中能發揮怎樣的作用,例如內容的輸出、或者互聯網網線的輸送(例如珠江電視臺的珠江寬頻,就已經實現了電視與網絡共線使用),只有這樣,才能利于互聯網電視與廣電系統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