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電視新聞評論語言傳播特征及發展趨勢初探
張荻 黎凡
【論文關鍵詞】電視新聞評論傳播特征發展趨勢
【論文摘要】電視新聞評論被視為電視新聞媒介的旗幟與靈魂,也被視為判斷電視臺政治面貌和衡量電視臺思想水準的主要標尺之一。本文從目前幾種主要的電視評論語言形態中分析出它們共有的基本特征,最后指出電視評論節目的發展趨勢。 尼葛洛龐帝預言“比特的比特(信息的信息)的價值可以高于信息本身。”①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息流動的障礙越來越少,獲得獨家新聞也越來越難。但新聞評論就有很大不同,獨家觀點、獨家視角、獨家解讀都可以做到,且最容易被受眾記住。 2009年8月,央視新聞頻道開始一系列節目改版,新聞評論的形態得到了擴展。電視新聞評論不僅是對紙媒評論語言的照搬和電視化,更多是將電視傳播特點和新聞時事評論有機結合。 一、電視新聞評論語言傳播特征 1、交叉融合性。新聞評論節目在近幾年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形成了許多特點不同的節目形態。形態的多樣性也意味著分類界限的模糊。一個評論節目中完全可以含有各個語言傳播特色,設有評論員、主持人采用訪談形式展開話題、節目中穿插新聞事件的調查短片、主持人即興發表述評等,各種語言形態在節目中有機融匯。 交叉和融合還體現在評論內容上。新聞評論已不僅立足于對事件是非的評論,還常常是評論的評論。這在讀報式評論中最為明顯。讀報讀新聞,也讀報紙評論,在各報的對比中不僅評新聞,評言論,還在評媒體,評報業,評從報紙上折射出的整個社會心理。因而無論是新聞評論的形態還是節目的形態,其分類界限都越來越模糊,更多呈現融合趨勢。 2、輿論監督性。新聞評論節目因受眾面廣、實證性強,對消極腐敗現象的批評揭露有更重的分量和更大的影響。隨著時代進步和公民自主意識增強,電視新聞評論在批評報道方面的空間越來越大,其輿論監督的力量也越來越強。如在諸多新聞評論節目中,歌功頌德的內容逐漸隱退,而主創人員努力凸現的是與老百姓血脈相連的,與社會發展和國家發展建設緊密相關重大監督類事件。②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新聞媒體做到了不僅有話要說,而且有話必說,充分掌握社會賦予的話語的權力,建立自己的社會公信力。③ 3、評論可視性。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電視評論可以通過現場報道、紀實拍攝,發揮電視特有的聲畫一體優勢。畫面、聲音、同期采訪、字幕乃至電子特技等多種視聽符號和表達手段的使用,讓電視影像更有說服力。符號的多樣性,決定了電視新聞評論具有不同于主要訴諸文字的報紙評論及單純運用聲音的廣播評論,只有將聲音和畫面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電視新聞評論的優勢。電視評論利用電視的直觀性、形象性沖擊觀眾視覺,把矛盾展示在觀眾面前,從而增強評論的可視性與可信性。 4、迅捷即時性。鳳凰衛視新聞評論員曹景行說:“第一解釋權可能要比其他的解釋更重要。……一件事情發生了,誰的解釋快速準確,就可以注定它的解釋權的權威。”④電視新聞評論時效性的最本質含義是評得恰逢時機。對一些重大新聞事件的評論,不搶“第一落點”,只搶“第二落點”,因為某些新聞事件需要一個調查和處理的過程,觀察員才能作出最理性、富有建設性的評論。 新聞評論追求時效性有時也會犧牲評論的深度,許多評論員迫于緊急性的壓力,制造了一種快速思維。“電視只賦予一部分快思手以特權,讓他們去提供文化快餐,提供事先已經消化過的文化食糧……”⑤評論的“快餐化”使得評論出現模式化的苗頭,這將大大損害電視評論的語言傳播效果。 二、電視新聞評論語言傳播的發展趨勢 1、評論員和嘉賓隊伍更加專業。評論員和嘉賓的專業化趨勢,體現在評論觀點的專業化。當前幾乎所有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都學會了通過評論員或嘉賓表達觀點的方法。但評論員和嘉賓的觀點良莠不齊,有的評論員總是總結一些似乎絕對正確卻實際上沒有意義、很難令觀眾產生認同的觀點。當一種觀點四平八穩,絕對正確時,觀眾也就喪失了與這種觀點爭論的沖動。真理是在交鋒中展現自身的,沒有交鋒,真理就會暗淡無光。所以在堅持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電視新聞評論理應秉持媒體人的責任感和輿論監督的使命感,使自己的觀點更專業、更犀利和更有針對性。對于電視新聞評論而言,要想在激烈競爭中做到獨樹一幟,就必須在評論觀點上多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