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湯若望考論
張曉琦
《紅樓夢》中隱寫的一部分史實,與湯若望有密切關系[1],本文擬就此作些簡要論述?!秾氂裨涂颊摗泛汀?紅樓夢>中的順治之弟考論》二文中涉及到湯若望的地方,本文不再重復。
一、關于中西歷法之爭
首先就使湯若望深受其害的中西歷法之爭的實質做些探討。限于篇幅,在此不具體引用有關此事的一些著述的原文,只就其內容做些綜合說明[2]。
此件事情的經過大致如下:湯若望1664年三月因腦溢血而半身不遂。秋天楊光先等人攻擊湯若望及其同事南懷仁及欽天監(jiān)中的李祖白等人犯有謀逆罪、散布荒謬的道德倫理和錯誤的天文歷算。由輔政大臣鰲拜等人組成了最高審查集團,他們先是批準了刑部對湯若望等人處以絞刑的判決,后來在1665年三月又變之以凌遲處死之酷刑。巧得很,此時天上出現(xiàn)被古人認為不祥之兆的彗星。京城又突然發(fā)生了大地震,皇宮在地震中遭到破壞。這顯然嚇呆了清宮統(tǒng)治者。湯若望終于被釋放。他的中國同事李祖白等五人由凌遲變?yōu)樵刑幩?。湯的仆人潘盡孝也免去一死。這就是康熙朝初期著名的中西歷獄事件的始末。
而事情真相,筆者據(jù)《紅樓夢》提供的諸多信息來看,卻并非如此。順治本來傳位于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該人并沒有死。但在孝莊文皇后操縱下康熙登上皇帝寶座。四子在學監(jiān)中泄露了自己是帝位繼承人的消息,湯若望又將順治傳位遺詔給同事們看過,于是導致了上述事件的發(fā)生。一切都是在孝莊文皇后的幕后操縱下進行的。目的只是打擊康熙不是帝位合法繼承人的輿論。
《紅樓夢》中的有關信息這里不詳細論述,因涉及的內容太廣泛,非三言兩語所能說清。只舉兩個例子簡單說明一下。
十首懷古詩第一首《赤壁懷古》,便是隱喻因帝位所有權問題而引發(fā)的這次冤獄。作者選用赤壁之戰(zhàn)的歷史借古托今,十分巧妙地隱寫了作者親身經歷的因帝位繼承權糾紛最終流落曹家的遭遇。
彩虹是康熙之位的象征(詳見拙文《寶玉原型考論》)。虹的形狀和半璧的形狀近似。故可將虹喻為“赤璧”,諧音即赤壁。所以赤壁之戰(zhàn)可隱喻有關康熙之位合法性糾紛的史實。赤壁之戰(zhàn)孫劉聯(lián)合敗曹。四子在順治的第二位皇后即仁憲皇太后的安排下,由康熙保姆孫氏領養(yǎng)到曹璽家,四子成了曹宣,孫氏成了曹璽嫡妻。作者以劉姥姥隱代仁憲皇太后。故孫劉聯(lián)合敗曹正好可隱喻仁憲皇太后(劉)與孫氏聯(lián)合救助四子逃亡曹家的史實。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闭菍@次糾紛中湯若望等人慘遭折磨之經歷的寫照。此謎所隱俗物有猜為蚊子燈、走馬燈、法船、佛龕之類的。作者的十首懷古詩意在隱寫無法直說的史實,重心不在所隱之物上。而與謎面相符的俗物又不止一件。所以只有同時與謎面隱寫的史實相吻合的俗物才是真正的謎底。比如《鐘山懷古》的謎底為耍戲的猴子,因為這是隱寫四子的,他實際上生于l656年丙申屬猴?!懊卧槿晟怼笨鬯篮蟊蛔贩夂痛T榮親王之事。由此,可知《赤壁懷古》所隱俗物之一應為蚊子燈。因為蚊子諧音即文子,古代的文子被稱為通玄真人,與湯若望通玄教師稱號正符。因此蚊子燈作為謎底正好可突出此詩所隱史實中的主要人物。
鳳姐迫害尤二姐事件,將孝莊不同意順治納弟媳董鄂妃,最后終于將她折磨致死,以致湯若望受審等不同時期有因果聯(lián)系的事件集合到一起加以隱寫。鳳姐之語“便告我們家謀反也沒事的,,便是指楊光先受指使指控湯若望等人犯有謀逆罪。書中審案者為都察院,便是隱指鰲拜等輔政大臣。都察院為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十五年置,為中央監(jiān)察機關之總匯。以左、右都御史為長官,總領各道之監(jiān)察御史。清沿明制,并以六科給事中歸入都察院。都察院之主要職掌為規(guī)諫皇帝言行之失當,監(jiān)察評論全國政治之得失,糾彈違法失職之大小官吏與處理受冤官吏及百姓之申訴。都察院的職能與輔政大臣的作用有相似之處。
作品又交代“都察院又素與王子騰相好”,這是從另一角度暗示都察院指代鰲拜等人。順治原本讓十一子輔佐四子繼承皇位。所以十一子與鰲拜等人身份相同。王子騰、王子勝兄弟二人隱代十一子。十一子封王日干支丙子。丙五行為火,子五行為水。水克火。古人又稱五行相克關系為相勝關系。則子水勝丙火即“子勝”。與子搭配的五行為火者只有丙。故“子勝”只能為“丙子”的隱語。故“王子勝”實為“丙子日封王”的隱語。順治1661年一月二日壬子日寫下讓十一子輔佐四子傳位遺詔。壬字近似于王字。故壬子的隱語為“王子”。勝、騰二字諧音即為“升騰”可喻人之發(fā)達,故王子勝與王子騰命名實為“丙子日封王的十一子壬子日發(fā)達”之意。所以都察院與王子騰相好的真正寓意是說這里的都察院指代與十一子身份相同的鰲拜等人。
現(xiàn)在我們回到史料中的湯若望冤獄中來。湯若望的第一條罪狀是陰謀造反。但具體指控卻純?yōu)榛恼Q不經之論。比如說教友們佩戴的圣像和每戶粘貼在門口的贍禮單,就是陰謀造反的標記。又說在澳門一帶,還聚集著幾萬人,隨時準備暴動。諸如此類信口雌黃的誣陷,顯然無法成立,最后此項罪名只能不了了之。
但是當我們了解了《紅樓夢》本事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條罪狀實為湯若望等人蒙冤的真正原因。湯若望等人了解并泄露了康熙不是帝位的合法繼承人這一隱秘,這一行為顯然與顛覆朝廷,陰謀政變的罪名相符,只不過對湯若望等人指控的這一真實緣由無法拿到桌面上來罷了。湯若望等人的第二條罪狀是邪說惑眾,這主要是指湯若望等西洋傳教士散布的基督教教義。這一罪名根源于中西文化的列立差異,可以說事出有因,不能以無中生有視之。但是,發(fā)人深思的是,這一罪名難道能夠導致湯若望等西洋教士被判以死刑這樣異乎尋常的嚴重后果嗎?回答顯然是否定的。西洋傳教士的存在,在當時并未達到蠱惑人心需要朝廷出面干涉的地步。尤其是深受順治寵幸的湯若望若真的由此而獲罪,便有悖常理。眾所周知,順治雖然與湯若望私人交誼甚篤,但卻從未受基督教義所影響,尤其是死前主要是沉湎佛理。另外,如果湯若望等人的罪名當真由于邪說惑眾,似乎不應連累欽天監(jiān)中的漢人李祖白等一同構罪。再說,由此項罪名下涉及到的搗毀教堂、驅逐擱綁教士等作法后來都得到糾正,說明這些作法并非根源于中西文化的對立,而是另有緣由。
湯若望等人的第三條罪狀是歷法荒滲。中西歷法之爭,由來已久,吳明烜早在順治十六年便上疏舉報湯若望天算錯誤,結果反落了個“詐不以實”的罪名,險些被判了死刑。由此看來,這條罪狀似乎最為名正言順,好像事情真的是那么回事。其實不然。這期間發(fā)生的一件事最能說明問題。在湯若望等人經初審被判處死刑之后,曾進行了一次由中國、回回和西洋三種觀測法同時預測日食時間的實際檢驗活動。結果南懷仁等人據(jù)西洋歷法預測的日食時間與事實相符,最為正確。但是,對湯若望等人的處罰非但沒有減輕,反而又加重了:由絞刑變成了最殘酷的凌遲。事情很清楚,朝廷只是希望南懷仁等人出現(xiàn)錯誤,從而為迫害他們尋找有力的借口。否則的話,西洋人正確的日食預報應該成為減輕或撤銷他們罪名的理由和依據(jù)。
總之,強加在湯若望等人身上的三條罪名實際上都是不能成立的,倒是多少暴露了點事情的真相。許多事情只有結合《紅樓夢》提供的信息才能產生新的認識。
湯若望等人被判處凌遲之后,被古人認為是不祥之兆的彗星出現(xiàn),接著京城又發(fā)生了強烈的地震,在這種情況下孝莊文皇后意識到這是上天示警,對湯若望的處罰惹怒了天神。于是湯若望被從牢中放了出來。但是欽天監(jiān)中的李祖白等五人仍然被處死,這顯然是對知曉內幕的人的一種懲罰和對其他人的一種威懾。因為按常理既然事情的主要責任者都已免死,他們這些受牽連者就沒理由仍被處死了。這幾個人被處死的理由是因為對皇四子殯葬時刻選擇不利。這條罪名本來屬于湯若望名下,現(xiàn)在竟然由他們幾個承擔,這顯然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作法。在楊光先對湯若望的控告中,把榮親王之事作為湯若望的罪名之一,倒是間接透露了這樣一個真相:此次冤獄的起因與榮親王有關。在為榮親王選擇葬期時,不用正五行,誤用洪范五行,這大不吉利,以致禍及董鄂妃,她不久就大病不起,一命歸西。接著又殃及世祖皇帝,致使他不滿23歲就與世長薛。這就是楊光先指控湯若望的罪名之一。這種邏輯顯然荒謬絕倫。不過這一罪名倒也反映了史實真相:董鄂妃之死與榮親王有關,順治之死或出家與董鄂妃之死有關。這就證明湯若望等人冤案的真正起因在榮親王身上。
上述情況從一個側面佐證了我們根據(jù)《紅樓夢》得出的結論:榮親王并沒有死。如果他真的如史書記載的那樣在1658年一月便死了,就決不會累及董鄂妃至1660年才死。世祖撰《孝獻皇后行狀》:“后于丁酉冬生榮親王,未幾王薨,朕慮后愴悼,后絕無戚容,恬然對曰:‘妾生是子時,遂懼不育致夭折以憂陛下。今幸陛下自重弗過哀,妾敢為此一塊肉勞陛下念耶?’因更勉慰朕不復悼惜。”[3]順治的話可以從反面看,若四子真的死了,董鄂妃一定極其悲傷。不過從中又可看出,以董鄂妃的深明大義,似乎不至于因喪子而永遠悲傷。何況時間又是淡化悲痛的最好的良藥。所以若董鄂妃之死真的與榮親王有關,則必是由于榮親王并沒有死的緣故。
按照我們從《紅樓夢》中得到的結論,湯若望的仆人潘盡孝及其兒子湯士弘即為順治十一弟博穆博果爾和榮親王,這一點在湯若望蒙冤之事中似可得到一定程度的佐證。湯若望在恢復自由后深致懺悔,在其寓所由教士宣讀了由他親自簽名的悔過書,其中特別提到:“我尤其要自彈自劾的,是因為我對于我的仆人,過于縱容寬待了,他是差不多為一切的人們,尤其是為同在寓所中,同在城內所居住的耶穌會友們之所特別厭惡,并且為他的蠻橫無恥,是我應負大部分的責任的?!薄拔矣X悟,過繼我的仆人底男孩為我的孫子,是犯了一種不智的與丑惡的過失的?!保?]一個仆人竟然如此為教會人士厭惡并蠻橫無恥,看來此人非等閑之輩,大有背景。不過無論仆人多么粗俗,一般來說與此次冤獄無關,湯若望不應由此自責,按常理,湯若望過繼仆人兒子為義孫,根本就沒有什么可供指責的地方,正如《湯若望傳》中指出的那樣:“由上述這種種的,就當時各方面的情形所發(fā)生的言詞中,更可發(fā)生出來點事實,就是無一人,亦并無一位傳教士,曾在這種過繼的行動中瞧出了一點什么真可指責的情形來。這是與中國民族的觀念完全相合的一件事體。湯若望的幾位傳教同人,向湯若望指責了一切可能的過失,可是至于說這一種過繼的行動,在道德方面是不能容許的,的確沒有一個曾主張過?!保?]湯若望對不應懺悔的事情表示懺悔自責,這就曲折地透露廠事情的真相:湯若望連累教友們遭到這次致命打擊與他的這個仆人及其兒子有關。
楊光先在控告過程中大施賄賂手段,花費了白銀40萬兩及一些珠寶,買通了許多辦案官員。這一現(xiàn)象很能說明問題。楊光先哪來這么多的財力進行賄賂?況且對他來說有行賄的必要嗎?如果財物來源于孝莊文皇后,是她在背后支持楊光先的作法,以利于定下湯若望等人的罪名,事情就十分合乎情理了。
湯若望此次蒙冤后,次年便死去??滴跤H政后不久此次冤獄便全部昭雪。楊光先被免職,后病死返鄉(xiāng)途中。對湯若望的乎反也可說明事情本來就是另有緣由這一點,我們不是說封建統(tǒng)治者不能主動糾正自己的錯誤,不過若將這樣一個突然蒙冤與迅速昭雪過程理解成全是主使人有意為之也不是不能成立的。為震懾輿論,制造冤獄,事情平息后再來平反昭雪,歷史真相恐怕原本就是這樣。
綜上所述,我們由《紅樓夢》提供的信息再來反思湯若望死前遭受的冤獄,便有如上的結論。當然我們的結論無法由歷史材料本身得到直接的證實。這也沒有關系?!都t樓夢》的史料價值并不比任何一部史書差。總之,湯若望蒙冤的事實真褶是:孝莊文皇后為了打擊康熙不是順治皇位的合法繼承人這種輿論,在幕后策劃并操縱了這次迫害活動。
關于潘盡孝和其兒子湯士弘即為十一子博穆博果爾與皇四子榮親王的推測,是筆者據(jù)《紅樓夢》中提供的信息做出的。這一推測有幾處疑難需要加以辨明。據(jù)《湯若望傳》,湯士弘1656年5歲,而筆者據(jù)《紅樓夢》考得皇四子l660年才5歲,故二者顯然不是一個人。我以為這是《湯若望傳》中這種記載的來源即《湯若望回憶錄》中有所避諱的曲筆所致。也就是說,湯若望不得不在回憶錄中留下自己的仆人及其兒子與十一子及四子毫無關聯(lián)的記載。這一點可由《湯若望傳》中對另一件事的記載來佐證:“順治皇帝對于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的愛戀,當這一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于他這申斥有所聞知的‘天子’,親手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摑。這位軍人于是乃因怨憤致死,或許竟是自殺而死?;实垭S即將這位軍人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這位貴妃于l660年產生一子,是皇帝要規(guī)定他為將來的皇太子的。但是數(shù)星期之后,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予其后不久亦溘然薨逝?;实鄱笧榘此?,竟致尋死覓活,不顧一切。人們不得不晝夜看守著他,使他不得自殺。太監(jiān)與宮中女官一共30名,悉行賜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全國均須服喪,官吏一月,百姓三日。為殯葬的事務,曾耗費極巨量的國幣。兩座裝飾得輝煌的宮殿,專供自遠地僻壤所召來的僧徒作館舍。按照滿洲習俗,皇妃的尸體連同棺槨,并那兩座宮殿,連同其中珍貴陳設,俱都被焚燒?!保?]正如人們指出的那樣,這位貴妃只能是指董鄂妃。順治的其他妃子未有被封為皇貴妃及貴妃者,也未有一個妃子死時享受到這樣的禮遇。并且只有董鄂妃正好死于該年。而董鄂妃所生四子死于l658年一月二十四日有確切的史料記載。那么關于滿籍軍人夫人的這種錯誤的說法如何會產生呢?這顯然是湯若望為了避忌諱而故意在自已的回憶錄中留下曲筆,從而交代出董鄂妃原本是另有丈夫的真相,有人據(jù)“滿籍軍人”與博穆博果爾身份不符這一點否定董原為十一子之妻。其實滿籍軍人的說法很有可能是湯若望暗示真相所留下的曲筆。據(jù)《湯若望傳》,順治曾因湯若望之請于1654年(若筆者推斷正確,這個年代自然也應是曲筆)賞賜給潘盡孝一個軍人的職銜。這樣一來,董鄂妃原本是潘盡孝即十一子之妻的真相便在湯若望的有關暗示中披露出了點端倪。這樣。董鄂妃1656年生皇四子,被湯若望記成l660年一貴妃生一子,湯士弘1660年5歲,被湯若望記成l656年5歲。就既暗示了些許史實,又沒有觸犯宮廷忌諱。
二、張道士考
第二十九回出現(xiàn)的張道士,便是隱寫湯若望的。我們先看作品怎樣來介紹他:“賈珍知道這張道士雖然是當日榮國府國公的替身,曾經先皇御口親呼為‘大幻仙人’,如今現(xiàn)掌‘道錄司’印,又是當今封為‘終了真人’,現(xiàn)今王公藩鎮(zhèn)都稱他為‘神仙,,所以不敢怠慢”,這段話把湯若望的基本特征全都溉括進去了。
道錄司為管理道教事務的機構。作者以此隱喻湯若望工作的地方欽天監(jiān)。湯若望在項治元年(1644年)便成為欽天監(jiān)正,掌管欽天監(jiān)印。作者以道士身份喻湯若望,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湯若望的天文歷法工作涉及的對象即上天亦為道教最高統(tǒng)治者玉皇大帝所居之所,二是道家講究長生不老,煉丹服藥,成仙得道,十一子與四子寄身湯若望處,故湯若望就好比能使二人死而復生的神仙一樣。《好了歌》句句不離神仙,就是隱寫十一子詐死于世后寄身湯若望處。
“先皇御口親呼為‘大幻仙人’”,這是指順治在順治十年(1653年)賜湯若望“通玄教師”稱號之事:“皇帝敕諭太常寺卿,掌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事湯若望:朕惟國家肇造鴻業(yè),以授時定歷為急務?!裉刭n爾嘉名,為通玄教師,余守秩如故,俾知天生圣賢,佐佑定歷,補數(shù)千年之闕略,成一代之鴻書,非偶然也。爾其益懋厥修,以服厥官,傳之史冊,豈不美哉!故諭。”[7]
1669年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又發(fā)布了對湯若望的祭文:“皇帝諭祭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加二級又加一級,掌欽天監(jiān)印務事,故湯若望之靈曰:鞠躬盡瘁,臣子之芳蹤。卹死報勤,國家之盛典。爾湯若望,來自西域,曉習天文,特畀象歷之司,爰錫通微教師之號。遽爾長逝,朕用悼焉。特加因卹,遣官致祭。嗚呼,聿垂不朽之榮,庶享匪躬之報。爾有所知,尚克歆享。”[8]這就是作品中說張道士“又是當今封為‘終了真人’”所本。
至于說張道:上是榮國公的替身,則是因為榮國公指代清太宗皇太極,湯若望與他有相似之處的緣故。要說清這一點,需要將寧榮二府及寧榮二公的指代作用略加說明才行。
寧榮二公分別指代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努爾哈赤被謚為“定業(yè)高皇帝”,“定業(yè)”與“寧國”語義相同。宋徽宗2歲時被封為寧國公,以古喻今,寧國公便有隱寫帝王的功用。寧國公名演,因為努爾哈赤建元天命即可汗之位時為一月一日,時為寅月,《玉篇》:“寅,演也”。據(jù)第二回交代,寧公有4個兒子,這是隱喻努爾哈赤建元天命后又有天聰、崇德、順治、康熙四代。寧公子名為賈代化,已暗示我們這里所說的“兒子”是關于朝代年號的假話即“賈(假)代化(活)”了。寧公代太祖及天命朝,代化便可代太宗及天聰朝。則代化長子賈敷便可代崇德朝。此名諧音即為“假父”與“假兒”相對,進一一步暗示這里的父子只是朝代的隱語。賈敷既可代崇德朝。便同時又可代太宗。太宗死于崇德八年,而崇德阼為年號消亡于次年即順治元年,若仍以崇德紀年便是“崇德九年”。這就是賈敷八九歲上死了的史實內涵。賈敬襲官喻順治繼位。賈敬不理家事,只在城外和道士胡鬧正是隱寫順治在董鄂妃死后沉湎佛門,不理朝政的行為。順治生于寅年寅月,死于寅月《爾雅·釋詁下》:“寅,敬也。”這是賈敬命名的原因之一。順治既是帝王,又是四子的父親?!缎⒔洝罚骸百Y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边@是賈教命名的又一原因。所以賈敬命名暗示我們此人原型是順治,他是寶玉原型的父親。
第七十六回尤氏講了一個笑話:“一家子養(yǎng)了四個兒子:大兒子只一個眼睛,二兒只一個耳朵,三兒子只一個鼻子眼,四兒子倒齊全,偏又是個啞巴。”這是對寧公有四個兒子說法的照應。俞平伯先生當年就注意到了這一點,不過他無法作出解釋。大兒子一個眼睛扣太宗建元崇德改國號為大清,一個眼則視物不清,用對偶法便扣“清”。二兒子一個耳朵扣太宗改元天聰,一個耳朵則聞聲不聰,用對偶法便扣“天聰”。三兒子一個鼻孔喻順治統(tǒng)一中原定鼎燕京,古代用五岳代五方,中原以中岳嵩山為象征。古代棚術以鼻為嵩山。所以兩個鼻孔變成了一個鼻孔喻由滿清與明朝共同擁有天下到滿清入主中原,一統(tǒng)天下。四兒子啞巴喻康熙朝。因康熙朝五行代號為土[9],土精為石,寶玉銜玉而生即隱寫他為此朝真正的帝王,而口中含玉則不能說話,形同啞巴。
按常理寧國公可指代努爾哈赤,榮國公為寧國公的弟弟就不能指代皇太極。其實不然。因為說二人為兄弟是就天命朝與天聰朝年號上的相似而言的。所以庚辰本第二回便不提二人是兄弟。榮國公指代皇太極,便為四子的爺爺。發(fā)現(xiàn)這一點,書中三處表面看起來似為筆誤的細節(jié)的正確性才能被發(fā)現(xiàn)。據(jù)第二回交代,榮國公子代善,孫賈赦、賈政,則寶玉為重孫無疑。但是第五回警幻轉述寧榮二公之語云:“其中惟嫡孫寶玉一人?!笔厍冂娕c鬼判說:“不瞞列位,就是榮國公的孫子,小鋁寶玉”,第二十九回張道士說寶玉長得像榮國公,賈母便說只有寶玉像他爺爺。這幾處當然不會是筆誤,而是基于榮國公指代皇太極,寶玉指代四子這一構思而產生的不易之辭。
如果說寧國公命名取義于太祖建元之月,而榮國公命名則取意于太宗改元崇德即大清皇帝寶座之曰:此日為1636年四月十一日《太宗實錄》卷二十八),干支乙酉。納音五行:“甲申乙酉泉中水?!薄稄V韻》:“源,水泉日源?!薄墩f文》:“泉,水源也?!眲t乙酉即“泉中水”為“源”。這就是榮國公名源的原因。
上述關于寧榮二公的分析,還可由其他六公的寓意佐證。這八公影射滿洲八旗旗主,正是清朝政權結構的象征。鎮(zhèn)國公牛清,鎮(zhèn)字拆開為金字和真字,扣金人與女真人,加上清字合起來指代建立后金及大清的女真人政權。怍品中有東平郡王與西寧郡王,用對偶法“寧”復“平”。故寧國公扣平國公與齊國公、修國公、治國公合起來扣儒家的人格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這些爵位是以家族喻朝廷,實為清朝政權的隱語?!墩f文》:“順,理也?!惫世韴D公與治國公扣“順治”,順治生日干支甲午,午扣馬,甲為天干之首扣魁,故治國公名馬魁。其孫名為馬尚,程本又作馬尚德,諧音即“馬上”和“馬上得”這是喻順治朝滿人靠武力定鼎燕京,入主中原。可卿之死一石數(shù)鳥,從皇四子與董鄂妃之死來隱寫四子是帝位繼承人卻又喪失了皇位。修國公與繕國公扣“修繕”喻帝位空缺需人繼位,就好比煉石補天亦為一種修繕一樣。治國公后為修繕二公,就把作品隱寫的帝位之爭的朝代交代了出來。脂批從六公名姓中解出十二地支,便是對康熙朝的一種暗示。因為十一二支扣一年十二月,而康熙朝承前春夏秋冬之序而貫穿之,一年芷是其指代符號。[10]
由寧榮二公所指代太祖太宗,可知寧榮二府指代皇宮。清朝皇帝居乾清宮,皇后居坤寧宮,用對偶法寧字復清字,故寧國府即為清國府。《禮記·曲禮下》:“天子當寧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麗而朝?!惫首髌酚写艘还P:“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這是由賈府位置暗示其為皇宮。此外,古人以四季配四方,春天位東,秋天位西,太祖建元天命春天,故寧國府居東,太宗繼父汗位秋天,故榮國府街西。
寧榮二府合起來指代皇宮,分開來則寧府指代皇宮,榮府指代親王府。因為四子既是順治的兒子,又被當成了十一子的兒子即親王的兒子。所以惜春指代四子的皇子身份便由寧府抱養(yǎng)過來。由此,榮國公之榮字來源于四子的榮親王身份。同時又關合太宗謚號“興國”“顯功”的說法。換言之,“寧國”扣太祖奠定基礎的作用,“榮國”扣太宗發(fā)揚光大太祖事業(yè)的功勞。二府的不同指代作用巧妙地隱寫了四子的身世特征。
知道了榮國公可指代清太宗,則張道士是他替身的依據(jù)也就不難發(fā)現(xiàn)了。首先,二人都生于1592年。其次,太宗是四子的爺爺。湯若望曾過繼仆人的兒子即四子即湯士弘為義孫,也是四子的“爺爺”。
鳳姐讓張道士換巧姐的寄名符,這是隱四子在湯若望處寄身。寶玉在道士們的賀物中發(fā)現(xiàn)金麒麟,這是隱四子與十一子寄身湯若顰處。因十一子為麟趾宮貴妃所生,麒麟是其身份的象征。張道士說:“我拿出盤子束一舉兩用,卻不為化布施,倒要將哥的這玉請了下來,托出去給那些遠來的道友并徒子徒孫們見識見識,”這是指湯若望將順治傳位給四子的遺詔給同事們看了之事,“遠來的道友”指那些遠涉重洋的西洋人。湯若望只活了75歲,故說張道士80多歲只是蒙蔽人的謎語手法而已。
第二十二二回有“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之語。這是說四子“死后”寄身湯若望處,不久又與湯分離逃落曹家?!熬壏ā敝C音即“源法”,故喪失了與湯的爺孫關系即無“源法”,故為配合這一構思作者又為榮國公賈源起名為賈法。
三、馬道婆及其它
下面再將涉及到湯若望的部分情節(jié)簡單說明一下。
古人用二十八星宿分值十二個時辰,午時所當星宿之一為張宿。湯若望死于丙午年甲午日1666年農歷七月十五日,年日轉義為時,便扣午時。這就是隱寫湯若望的張道士、張?zhí)t(yī)等人姓張的原因之。午為馬,故張與馬相扣。由此可推知與張道士之名相對的馬道婆亦是隱寫湯若望的。
馬道婆掉個絹包而犯事隱寫了湯若望將順治傳位給四子之事泄露而獲罪,[11]而由馬道婆搗鬼的鳳姐與寶玉中五鬼之事,則是隱寫四子在湯若望處成了順治帝位繼承人。
關于中五鬼如何隱喻寶玉為帝位繼承人這層含義此處不論,只就其隱喻四子寄身湯若望處的含義略加說明。
俞樾《春在堂隨筆》:“世間有《牙牌數(shù)》一書,言近而指遠,占之,亦時有巧合者。余聞許子社言,杭人有為之箋注者,唯其中有‘五鬼鬧判’一語,不知所出。以問余,亦無以應也。今乃知出于《西洋記》第九十回‘靈曜府五鬼鬧判’即其事也。開卷有益,信夫?!保?2]《牙牌數(shù)》一書何時產生,《紅樓夢》作者能否見到,筆者不知。不過《蔓寶太監(jiān)西洋記》中“五鬼鬧判”情節(jié)作者十分清楚,并藉此隱喻四子寄身湯若望處應尢疑義。由寶玉中五鬼聯(lián)想到“五鬼鬧判”,再聯(lián)想到《西洋記》,四子寄身西洋人湯若望處的史實便披露了出來。當然這一寓意是無法單獨顯示的,而是在與其它許多情節(jié)的寓意相互結合中產生出來的。
寶玉中五鬼情節(jié)與第四十回第一副牙牌是相互照應的。“這鬼抱住鐘馗腿”,昆曲《嫁妹》中有五個小鬼扯衣抱腿同鐘馗玩鬧的情節(jié),這與“五鬼鬧判”的情節(jié)類似:“老大的只是判官一個,哪里打得那五個鬼贏?把頭上的晉巾兒也打吊了,把身上的皂羅袍也扯碎了,把腰里的牛角帶也蹬斷了,把腳下的皂朝靴也脫將去了?!盵13]按照作品中的射復式連環(huán)手法,這副骨牌的寓意與寶玉中五鬼的寓意應該相同。
這副骨牌中有一句:“湊成便是個‘蓬頭鬼’”。此句與第五十二回中情節(jié)相照應,把這副骨牌的部分寓意表現(xiàn)了出來。第五十二回寫晴雯有病,麝月說她:“病的蓬頭鬼一樣?!弊髌穼憣氂褡屒琏┪餮蟊菬熤尾?,這是喻四子在西洋教士湯若望處“復活”?!妒ソ洝分杏猩系塾猛猎斐鰜啴?,吹生氣在他鼻孔中使之成為活人的說法,這就引發(fā)了作者通過晴雯吸鼻煙來隱寫四子“復活”于湯若望處的構思。
寶玉和林黛玉的關系,含義之一是隱寫四子與十一子的關系。十一子與四子在湯若望處以仆人及其子的身份出現(xiàn)于史料中,故在這個意義上二人原先的身份及關系便消亡了。故第五十七回寶玉聽紫鵑說黛玉要回家去后便指著屋內擺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叫道:“那不是接他們的船來了?!盵14]這是表示在西洋人處二人的真實身份喪失了。
用典是《紅樓夢》的重要手法,因為大量用典可以間接地影射作者無法直說的事實。《牡丹亭》為《紅僂夢》所大量引用,這是因為這一典故的運用能十分貼切地影射十一子和四子在湯若望處“死后團圓”的遭遇。杜麗娘與柳夢梅的遭遇可類比十一子與四子遭遇。《牡丹亭》作者湯顯祖可類比湯若望。顯祖號海若,取典《莊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嘆。”這里的“洋”即海,若即海神,按照作品射復式連環(huán)手法,海字即洋字復望字,故湯顯祖號海若可解出“湯若望”之名。
如前述,《赤壁懷古》的謎底即所打俗物為蚊子燈,因此物可扣湯若望的通玄教師之號。按照這種思路,我們自然可發(fā)現(xiàn)此詩尚可隱法鉛、河燈之類物件而不限于蚊子燈。湯若望死于七月十五日,正是中元節(jié)。此日為民間祭祖日。家家追薦祖先亡靈,并有焚燒法船、放河燈等活動[15]。河燈是用紙扎成船和荷花等形狀,中間燃以蠟燭。河中燃燒的法船與河燈。和赤壁之戰(zhàn)中被火燒掉的戰(zhàn)船多么相似。由以上分析不難看出,一場關涉帝位之爭及四子流落曹家之結局以及湯若望之死日的糾紛被作者通過歷史典故和民俗如此貼切地暗示了出來。元春省親回寫大觀園“一色水瞞群墻,下面白石臺階,鑿成西番草花樣”。西番草即西番蓮,由于此花可影射湯若望遭遇身份,故作者在這里有此一筆。湯若望生于公元1592年5月11日,為農歷三月二十日,死于公元1666年8月15日,農歷七月十五日,[16]生于春天,死于秋天,與西番蓮的花期由春術至秋正相吻合。西番蓮花絲長而向四面展開,從照片看,該花由向外輻射的十片細長花瓣組成,無淪從哪個角度看,似都有卜字在內。它的花蕊中間有一個像人頭樣的東西歪斜著,葉子有3~5個裂口,似乎人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佯子。此花原產南美巴西,明清之際傳入我國。植物原名“受難之花”。[17]由上情況可知,西番蓮作為受難之花正好可以隱喻湯若望死前所受的磨難。此一西番草細節(jié)的構思,寄托了作者對湯若望深深的哀悼。《紅樓夢》中的水月庵喻湯若望處,取義“一切若水中月”,意謂十一子和四子在湯若望處原先的高貴身份便都成了水中月一樣虛幻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同時水扣湯,月扣望,中含“湯若望”之名。由此月宮便亦成了湯若望處的代名詞。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惜春曲辭中“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的寓意了。
鐘惺編輯《有夏誌傳》卷一記嫦娥奔月有云:“……乃奔大荒之南,日月之山。山有二巖焉。日巖多暖,月巖多涼。嫦娥性喜清涼,心愛這個所在,著實幽雅。……乃構石為宮,于月巖而居之。旁有大娑婆樹,有玉兔,不知此便是月宮。遂為月宮之神。”樂史《太平寰宇記》中云:“日月石在夔州東鄉(xiāng),西北巖壁間懸二石,右類日,左類月,月中空隙有婆娑樹一枝?!庇缮峡芍Т呵o中的兩方寶樹實指月宮桂樹,“上結著長生果”則進一步指出四子寄身湯若望處而獲“長生”,正如嫦娥偷吃不死藥而奔月宮一樣。
注釋:
[1]關于作品本事,請參見拙文《寶玉原型考論》,《學習與探索》1997(5)。
[2]這些著述主要有:《康熙實錄》、《湯若望傳》(楊丙辰譯和李蘭琴著兩種)、恩斯特·斯托莫著,達素彬、張曉虎譯《“通玄教師”湯若望》、《清史稿·湯若望傳》。
[3]引自張采田《清列朝后妃傳稿》卷上,69頁。
[4][5][6][7][8]楊丙辰譯:《湯若望傳》,商務印書館]949年版,511頁、512頁、392頁、323頁、314頁、537頁。
[9][10]參見拙文《寶玉等人命名與康熙帝泣關系考》,《龍江社會科學》l996年1期。[11]參見拙文《“一從二令三人木”新考》,《學術交流》l996年3期。
[12]引自孔另境編輯《中國小說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113頁。
[13]引自周汝昌《紅樓夢新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年版,268頁。
[14]引自人民文學出版社3卷本《紅樓夢》腳注,l985年版,70頁。
[15]參見《中國風俗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版,17頁。
[16]關于湯若望生死日期,據(jù)達素彬,張曉虎譯《“通玄教師”湯若望》。
[17]關于西番蓮的知識,據(jù)劉占英《西番蓮雕花的寓意》一文,《紅樓夢學刊》199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