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關于淘寶與B2C,層出不窮的扯蛋式爭論

鄒學海

B2C發展勢頭很猛,淘寶更是咄咄逼人,孰優孰劣,電商圈子內爭得熱鬧非凡。圈外也是蠢蠢欲動,尤其是那些意圖進軍網絡的傳統企業,正不斷打聽到底要先做淘寶還是先做B2C直銷,還是雙管齊下?

關于淘寶與B2C的爭論中,或者是思維的陷阱,讓我們看不到本質;抑或是電子商務有著不同的經濟規律,分析時,可能缺乏了一點經濟學方向的思考,而太停留在簡單商務的表面吧。

淘寶的赫希曼指數

先簡單分析一下女裝這個品類。在淘寶幾百萬家的網店中,女裝有21萬多家,最大的2金冠店只有3家,每家月交易額差不多300~500萬。1鉆以下的女裝網店卻有15萬家,每家月交易額在0.5萬~1萬之間。這樣說來,1鉆以下的門店每個月累計就幾個億,而最大的3家店一個月累計也不過1千多萬而已。

這個現象在實體是匪夷所思的,實體能夠塞下銷量十幾萬的品牌嗎?實體面積的有限性,注定了實體零售品牌的市場集中度會比淘寶高(不管淘寶發展多少年),品牌數量很難無限制增長,但是到了淘寶就不一樣了,理論上品牌和店面可以無限多。淘寶與實體的這個區別是致命的,決定了淘寶和實體在以后的發展上就是如下的格局(如圖一):

這個圖說明啥問題?它說明:實體零售品牌的市場份額集中,從高到低的曲線更加陡峭,集中度比較高,比如說牛仔褲,Levis和Lee可能就占了40%以上的份額了,剩下的份額再讓給其他屈指可數的品牌。

大家注意到,實體品牌的曲線,有個最低值,叫“實體要求最低交易”,所以實體不存在交易額差不多等于0的品牌,你要在實體做個品牌,每個月低于100萬,幾乎沒法活。100萬這把刀一切割,實體的品牌世界就只剩下數得清的幾個好品牌了。

但是淘寶的網店不一樣,最大的也不過占1%的市場份額,然后拖尾到無窮多的小店(有趣的是,不管小店如何小,還是有交易額的)。只要淘寶還允許無門檻或低門檻的開店,品牌或網店的長尾是無法避免的。淘寶店是中小作坊和創業者的天堂,要培養個大品牌來(比如占同行市場份額的10%以上),難于上青天。

這是顧客在淘寶的無窮多選擇性和很低的忠誠度決定的。經濟學上有個指標來衡量市場集中度的,那就是赫希曼指數,介于0~1之間,越是接近1的越壟斷,越是接近0的越自由競爭。快銷行業,比如洗發水,這個指數差不多是0.3;石油行業,就可能在0.8左右了。但是在淘寶,21萬個女裝網店,市場集中度不過0.002%,說明啥?淘寶就是一個白菜市場!(可參考本刊第四期《破碎的網絡世界》一文提到的“互聯網孤島效應”)

淘寶沒有太高門檻,你只要有貨源、美編和信心,依然可以生存。這是個前浪推后浪,后浪拍在沙灘上的世界。

有人說,淘寶越來越難做了,對小店越來越不利了,我倒是不認為,至少從數據來看,淘寶目前還是風起云涌的自由市場,讓你開心又讓你郁悶——開心的是,你完全可以有信心去做起來;郁悶的是,你很難在淘寶做出個大品牌。

一來是因為淘寶的本質決定的,二來也是因為,淘寶大店沒有幾個有資格說在做品牌,都是在做銷售。最近有些女裝網店喜歡在國外取景來吸引眼球,可謂用心良苦,但是,這不算做品牌,頂多算作吸引眼球而已。

令人抓狂的結論

目前淘寶商城進展速度倒是蠻快的,馬云自己也很清楚,必須靠傳統品牌扶持一把,商城才有未來,但是對傳統品牌來說:除了割實體的肉之外,額外價值無幾。

如果實體品牌不是肯德基或者杜蕾斯避孕套,那么在4個億的網民中,就很難做到80%以上的人都認識這個品牌。其實除了極少數常打廣告的品牌,其他大部分傳統企業,能夠讓1%~3%的網民認識就很不錯了(那也有400~1200萬了)。

如果傳統企業入駐淘寶商城,面臨的網民就分為兩類:一類是認識這個品牌的(0~3%),一類是壓根不認識這個品牌的(97%~99%)。認識這個品牌的網民在網絡購買這個品牌的商品,不過是把實體的肉分割到網絡上來(當然,也會由于便利性適當增加購物);但是不認識這個品牌的網民,和其他的非實體品牌的網商或網店有何實質區別?甚至連C店都不如。

所以,很多傳統品牌入駐淘寶商城,雖然實體內功不錯(而且在電商發展中有更多后勁和功力),但是在互聯網這個大世界,面對90%多的新網民,你和其他的普通網商還得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起步和奮斗。

所以我覺得,淘寶商城挖掉的是實體品牌的交易額,不算純粹的電商交易,只是切割了實體本來就有的交易份額而已。

反過頭來說淘寶和B2C的爭論。在討論之前,我覺得:如果只談銷售這個層面,淘寶和B2C沒有什么區別;如果你愿意看得更深,區別就出來了。

我先說說做飛機的感受:飛機起飛的時候,在跑道上速度越來越快,直到某個速度的時候,忽然有超重感,飛機就起飛了。因為飛機機翼的上下面是不一樣的,機翼上方平坦,下方有曲折,所以飛機奔跑速度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下方的壓力會比上方大,所以飛機就能夠起飛。

這個現象可以來說明B2C,京東是個好例子。飛機的離地起飛代表京東的盈利平衡點,而這個速度就代表京東的交易量。對于京東這樣的B2C來說,賣的是標準品,這樣的白菜行業,毛利就幾個點,沒有足夠的量,也只是在做社會公益事業。所以京東巨資投入倉儲和其他基礎設施,就是在修跑道;拼命的走量,就是降低每個商品的固定成本攤銷,追求規模經濟。京東走的是B2C巨無霸路子,走得起來就有了門檻和實體內功,不是沒有門檻的淘寶能夠相比的。

我們對比一下淘寶與獨立B2C,如圖二:

如圖,曲線下面有條灰色的虛線,代表的是在淘寶開店的平均運營成本,很低,90%的網店都吃得消(除非有意去淘寶購買廣告資源)。

但是看看B2C行業的曲線,就有意思了,首先,這條曲線有斷層!為什么?B2C也是有長尾的,只不過我們在統計B2C行業交易額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把所有的B2C小店統計進去而已,但是在淘寶上,就是1年只做100元銷售,你也被統計進去了。這種B2C店何止幾千家?就是B2C曲線的下面拖尾部分,所有這些小店交易額加起來,也會占B2C行業的3成以上吧!所以B2C行業和淘寶一樣,也是拖尾的,只是大家很難在一個頁面上看到所有的B2C網站而已。

但是,斷層以上的這部分曲線,就是實實在在投錢做B2C的,有前期固定資產的投入,有運營成本,但是運營成本劃在中間,是因為大部分B2C都是不盈利的。但是這里和淘寶有個巨大的區別:那些排名靠前的B2C網站,交易額要比淘寶的金冠們大多了!

討論至此,我們不難得出兩個令人抓狂的扯蛋式結論:

1.淘寶很難培育1個月做1000萬以上的大品牌!

2.B2C是培育電子商務大佬的市場!但是大佬也不賺錢。

那做網絡營銷意義何在?利潤、品牌、規模,一個都得不到,花那力氣作甚?做電子商務,跳不出這些宿命?

可有正途?

關于淘寶,馬云當然早就意識到這些問題了,只不過為了蠱惑人心,一方面繼續傳播“網絡渠道成本低”這個冠冕堂皇的詭辯(馬云完全不考慮品牌傳播成本,僅僅與制造成本做對比),另一方面他聰明的學習我黨抓大放小的指導思想,一則大力扶持大品牌和淘寶商城,試圖打造高端形象;二則悄悄開展“斬尾行動”,用宏觀調控的方式打壓小網店,不掏錢連指名搜索都找不到你的店鋪(下期將專文介紹淘寶的斬尾行動與“出淘”動向,敬請關注)。

前面已經說過,扶持大牌必定落敗,顧客忠誠度低,同質商品選擇性那么豐富,這個市場被你拖得很平坦了,你的系統也無法滿足無窮多的希望追求品牌營銷路線的網店需求,你憑什么可以培養出一條陡峭的市場曲線呢?

關于B2C,我很遺憾的發現,電子商務還沒有踏入品牌之門。如果僅僅談電子商務銷貨,只要滿足某些使用價值的可以交換的凝聚了人類勞動的都是貨,但是什么是品牌商品?品牌貨最大的特點是有比較大的markup(成本加價)。品牌商憑什么得到這個markup?憑4樣東西:品牌公關、門店環境和陳列、商品、服務。

同仁堂,古色古香的門店裝潢,里面都是木質釉的藥箱抽屜,這個就是品牌識別,Coach或者Dior的專柜,國際巨星高雅的巨幅海報,晶瑩璀璨而不俗氣的灰色、黑色或金色的陳列道具等,純英文的logo,字體都有講究,這些都在傳達一個概念“國際頂尖的奢侈感受與品質,不與俗流合污”。

我們很遺憾的發現,都市白領討論首飾只說Tiffany,談包包只說LV……哪里看到哪個白領在顯示品味的時候說買衣服到凡客的?品牌是一個文化的符號,是都市約定俗成的時尚元素,我們的B2C們,除了銷售,絲毫沒有文化底蘊。

再說門店與陳列,你去百貨商城買東西,店面環境舒適優雅的,背景音樂很唯美的,這些都是讓顧客產生“昂貴價格”幻覺的資本,并讓其樹立了心理預期。女孩子去Barbie Girl的旗艦店,都是因為喜歡這個主題旗艦店的氛圍才買單的。

服務也是至關重要的,笑容可掬、容貌美麗、身材姣好、走制服路線的導購MM,也是高價錢雇傭的,你支付的價格里面,可能有10%就是為這些服務買單的。

品牌與公關自不用說,范冰冰的不少新聞,就是在某個高端品牌發布會上如何穿著性感服裝。品牌商為什么不太希望做電子商務?因為到了網絡上,環境、陳列、服務、甚至品牌等都很難在網絡實現和復制(當然,擾亂價格也是原因)。

傳統品牌的品牌無形資產和價值是很高的,是通過品牌策劃大師加上無數多的市場營銷與公關積累出來的!看看我們的B2C或C2C們,品牌做得好的有幾個?凡客都不算!我現在都不知道凡客到底想表達什么,品牌沖擊感還是比較差的,還是在賣貨而已,請了個憤青韓寒,難不成想表達都市叛逆和自由的風尚?但是和自己的商品特質也不是很掛鉤啊,說白了就是一個不靠譜的拉人氣的代言而已。做品牌是傳統企業的優勢,一旦做電子商務,可不要重蹈現在B2C們的覆轍。

認清了淘寶、B2C,傳統企業上網下一步該怎么做?檢討自己的供應鏈和零售架構是否可以應對渠道多元化?初步分析電商盈利可能性;內部組織結構如何調整?分銷模式:官網、淘寶,還是第三方代銷?是否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營銷和宣傳思路呢?下期敬請期待。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