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第三方電子商務模式研究
李維安
[摘 要] 電子商務模式的選擇是電子商務應用的關鍵問題,本文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選擇第三方服務平臺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由政府搭建第三方服務平臺的設想,并從功能保障方面做了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 中小企業 第三方電子商務模式 政府
當今社會,中小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社會繁榮穩定、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并已逐步成為社會經濟最活躍的因素。與此同時,隨著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突飛猛進的向前發展,電子商務,作為網絡經濟時代下的產物,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企業關注和利用的焦點。電子商務的發展更是為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激烈競爭中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和平臺。
電子商務網站平臺是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場所和信息集散地,它在電子商務模式的界定和演變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電子商務網站的控制主體及所提供的業務內容變化,可將電子商務模式分為由銷售方控制的第一方電子商務模式、由采購方控制的第二電子商務模式和由中介方控制的第三方電子商務模式。
一、基于網站控制方的電子商務模式分類
1.第一方電子商務模式。第一方電子商務模式是指由商品或服務提供者控制交易網站的電子商務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一個賣家通過網站平臺可以向多個買家銷售商品或服務,如英特爾、思科和戴爾公司等。賣方憑借自己強大的影響力,自建網站平臺,發布本企業或公司產品及服務供給信息,吸引其他買家前來購買。
第一方電子商務模式可以幫助銷售方企業加快產品的銷售過程,對于新上市產品或服務,可以提高新產品的推廣速度,降低營銷成本,擴展銷售渠道。該模式的特點是它偏向于為銷售方提供服務和便利,加速其業務流程,降低其銷售成本,由于交易平臺由賣方控制,眾多買家處于相對劣勢。
2.第二方電子商務模式。第二方電子商務模式是指由商品或服務需求方,即購買方控制交易網站的電子商務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一個買家通過網站交易平臺向多個賣家采購原材料或半成品,購買方將自己需求發布到網站上,如通用汽車、中國石化等公司。采用這種模式的企業一般是行業內主導企業,它要面對眾多的供應商,為了提高交易效率、減少差錯、尋找最佳供應商,企業將其需求信息發布在網站,與眾多供應商進行洽談、簽約和采購。
第二方電子商務模式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大型企業為了控制采購過程,降低采購成本。由于采購方控制交易網站,它利用網站的無空間和時間限制,充分了解市場和供應商,尋求最佳供應商。上面兩種電子商務模式的網站擁有方一般都是行業或產業鏈的主導者,它們利用其優勢控制整個交易過程,其交易對家則處于相對不利地位,它們一般屬于中小型企業。
3.第三方電子商務模式。第三方電子商務模式是指由商品或服務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方中介建立并控制交易網站,交易雙方將交易過程中的部分或全部業務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以提高交易的公正、公平和效率、專業化水平。在這種模式中,交易雙方利用第三方中介提供的交易平臺,發布供求商品或服務信息,或者利用網站上的交易工具完成詢價、洽談、簽約、交易、支付、配送和售后服務等業務。第三方電子商務模式由于其交易網站由中介控制,平臺控制方對網站上的交易產品不擁有所有權,其作用是保證交易平臺的安全、高效和交易過程的公正、公平,通過促成交易從中提取中介費用,它不會偏向交易的任何一方,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證交易的流暢、信息的對稱和交易的公平。
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可以聚集眾多優秀的供應商和采購者,產生聚集效應,不斷提中介平臺的品牌和影響力。第三方交易平臺可以是行業性、區域性或者是綜合性。
通過對大量中小企業使用電子商務的情況調研,發現同國外的中小企業熱衷于體現自我而建設自己獨立的網站不同的是,我國中小企業更愿意通過第三方的電子商務模式來開展電子商務活動。網上交易市場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第三方電子商務模式,它是傳統市場在互聯網上的延伸,它利用先進的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將買方、賣方與銀行緊密聯系起來,可以為客戶提供市場信息、商品交易、倉儲配送、貨款結算等全方位服務。目前國內著名的網上交易市場有阿里巴巴和慧聰網等。
二、中小企業第三方電子商務模式的優勢
中小企業采用第三方電子商務模式來開展各種電子商務活動,不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可以享受到更高質量的電子商務服務,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上交易市場為買賣雙方展現了一個巨大的全球市場,它是各類生產企業、第三方物流公司、廠大消費者的信息集散地,可以為他們提供大量的信息,從而降低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商貿成本,實現信息、資源的規模效益,這種信息規模優勢是任何電子商務模式都不能帶給中小企業的。
2.中小企業大部分知名度不高,如果自己建網站的話,一方面不會有多少訪問量和交易額,為其擴大網站的影響力,中小企業必須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進行網站的宜傳;另一方面,他們還必須配備相關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負責網站的策劃、管理和維護,這兩方面的成本,對于實力并不雄厚的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得不償失的。而利用第三方模式的電子商務,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網上交易市場一般會竭盡所能地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擴大影響力,另一方面,網上交易市場一般都擁有一批精通電子商務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設和管理方面,他們具有豐富的經驗。能夠確保公用信息平臺高效安全穩定地運行。因此,借助于這種模式,中小企業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吸引消費者,從而迅速拓展其網絡營銷渠道。
3.第三方電子商務模式可以有效地解決傳統交易中“拿錢不給貨”和“拿貨不給錢”的兩大難題。網上交易市場具有的電子交易功能和監控管理功能。可以有效地對整個交易過程進行監控,并且可以一定程度杜絕假冒偽劣產品等質量問題。
三、中小企業第三方電子商務模式應用中的問題
1.安全認證體系。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使得網上交易的雙方不能面對面交流,只能通過信息溝通,若信息的真實性沒有保障,就會影響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積極性,或給企業帶來更大的風險。
2.電子支付體系。安全的電子支付體系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必要條件,而銀行電子支付體系的發展是與銀行的信息化密不可分的。這就需要有很高的網絡安全技術作后盾,才能解決銀行的后顧之憂。作為用戶,在使用網上支付功能時,通常也有顧慮,害怕打開的網站是冒牌的銀行網站而泄漏資金賬號和密碼。另外,還關系到商家與銀行的利潤問題,網上支付效率低下,銀行確認支付時間長、收費高、限制多,也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3.標準體系。在信息化時代,企業越來越多地依靠信息系統實現運營。各企業應用的信息系統不盡相同,為了實現快速傳遞信息,減少重復性操作,企業首先要解決數據交換問題,制定數據交換標準的需求應運而生。1998年,國際標準化組織W3C推出XML,解決了數據交換的標準問題。但電子商務不僅涉及到企業間的數據交換,更要涉及到企業間業務流程的相互操作,所以應該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體系。
4.信用體系。部分城市的信用體系建設已經取得較大的進展,網上信用信息查詢和警示已經實現,但仍然存在問題:內容不夠充實,企業數量較少,系統內信息的共享與查詢尚未實現,尤其是銀行系統的對接無法實現,個人信用查詢系統尚未建立。
5.物流體系。物流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電子商務的根本保證,也是最接近消費者的環節,配送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電子商務經營的效果、企業的形象和信譽。目前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的特點是比較散、亂、獨立,尚需完善,而電子商務具有跨越空間的特性,信息可以快速傳遞,但商品實體必須經過物流配送才能到達客戶手里。
另外,網上交易市場的出現,使任何企業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在原來的市場競爭格局中可能出現大量網上來的新的競爭對手,加劇了企業間競爭激烈程度。但此問題應從企業自身出發加強自身競爭力,故不在此討論。
四、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問題的根本應該在于第三方平臺的選擇上。如何在眾多的網上交易市場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交易市場也是中小企業在實施第三方電子商務模式時要考慮的問題。一是選擇提供的服務與自己行業比較相近的;二是選擇有一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網上交易市場;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要選擇綜合性的還是專業型的網站,當然,對于綜合性的網站來說,綜合瀏覽量相對較大一些,但是價格相對來說也比較貴,而專業性的網站針對性要強一些,如中國化工網、書生網等。所以中小企業要有的放矢,選擇好交易平臺。
近年來,一大批面向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群體崛起,除阿里巴巴外,慧聰網、買麥王、中商網、全搜網和全球制造網等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紛紛加入,但筆者認為這些開發主體本身就是企業,沒有執法權力,而且存在資源重復建設的問題,所以第三方平臺的構建應由一個有高度權威性、非營利性、有執法權力的主體,才能做到公平、公開、公正的為企業服務。這個組織非政府組織莫屬,因而筆者認為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最佳模式應是“政府搭建第三方平臺”模式,而不是由企業搭建第三方平臺。
1.安全認證體系。如果由政府搭建第三方平臺,可使企業在網上注冊時,不再只是信息的傳遞,而是像現實生活中一家企業的注冊那樣,需要接受企業基本情況審查,獲得合法身份;用戶上網交易前,必須首先成為會員,提交基本資料,獲得賬號,保證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在保證交易雙方身份合法的基礎上,規定交易的平臺,要求交易雙方輸入賬號和密碼才能進入交易平臺,以此確保交易行為的可靠性、有效性和不可修改性??梢?,這種認證更具有權威性、可信性。
2.電子支付體系。如果由政府搭建第三方平臺,各級銀行可以在平臺上加入鏈接,拓展網上銀行業務;用戶可以借助平臺進行轉賬,方便實現安全有效的網上支付,第三方平臺可以集中區域范圍內的專業技術人員,保證網絡的安全,用戶也不用再查找各網上銀行的站點,不用再擔心資金賬號和密碼被泄露,由于銀行從技術難題中被解放出來,商家與銀行的利潤分配將更加容易。
3.標準體系。如果由政府搭建第三方平臺,至少可以實現區域范圍內形成統一的標準體系,實現信息的共享,增加交易機會,避免重復勞動,減少人為誤差。
4.信用體系。如果由政府搭建第三方平臺,交易雙方在身份驗證后進入平臺時,相關的信用信息就會顯示,讓雙方一目了然。當然,信用信息還包括政府部門對其市場行為的監督結果。這樣的結果更有說服力。
5.物流體系。如果由政府搭建第三方平臺,將區域范圍內的物流供求信息集中在一個平臺,這樣既可以方便網上商店的選擇,又可以降低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性,減少資源浪費,實現社會資源的整合利用,最優配置,還可以為用戶提供跟蹤服務,提高服務質量,便于企業物流信息化的實現。
6.稅收體系。稅務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財政來源。由于電子商務的交易活動是在沒有固定場所的虛擬的信息網絡環境下進行的,只有由政府搭建第三方平臺,強制要求電子商務交易必須憑賬號在指定平臺進行,這樣才可以實現對課稅的監管,在對社會實體的身份進行認證的基礎上實現資金賬戶的進出賬監管,以實現公平稅賦,規避逃稅現象。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中小企業司編.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報告(2007),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6
[2]李朝明:電子商務與企業信息化建設[J].商業時代,2005,(6)
[3]彭欣:中小企業第三方電子商務模式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
[4]陸菊春:論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障礙及對策.商業時代,2003(1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