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隨筆:從《易經》看中醫思維和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的八大法則
張京宏
行文前先說說中醫思維和西醫思維的區別。一句話概括地說,中醫重宏觀和全局,重方向和定性,重氣候變化;西醫重微觀,重具體和定量,重科學試驗。西醫理論黑白分明,是就是,非就非,整明白了就肯定,整不明白就說“病因不明”,很實在。中醫不同,在易理和思維方式的前提下,進行宏觀把握,靈活處理,同樣是夏天感冒上火,西醫可能一律是感冒藥加消炎,嚴重點打兩瓶青霉素,統一用藥,統一治療,也能好,好的呼啦呼啦的,第三天病人就能跳繩踢皮球;中醫不同,同樣是夏天感冒上火,一百個病人好的老中醫可能會開除九十副不同的方子,當然結果是治療好。區別就在這里(參考:沈宗南、張京宏《五行與企業管理》,上海世新,2006)。
老子思想對中醫也有一定影響,《道德經》中就說過: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這事實上是給中醫思維在全局觀念下的辯證法提供鄂倫春思想基礎和認識論,認識論之下的方法論,也是邏輯嚴密,看看張仲景的《傷寒論》,就知道中醫的門道了。我們舉例說明。傷寒論中說,太陽病,頭通,發熱,汗出,惡風,桂芝湯主之,成份是桂芝、白勺、甘草、生姜和大棗。這五個藥,本身就是個小五行,來調整人身體的大五行,比如說甘草,五行屬土,調和陰陽,相當于人民調解委員會,總之是忽忽悠悠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化解各藥品之間的沖突,目的是有利病人恢復。
上面說的,就是中醫的思維,也是整個中國人的主流思維邏輯,當然能包括中國市場行銷的思維方式。
從第一部分我們大致說了說中醫思維的情況,這里筆者根據一線實際經驗談談在中國搞網絡營銷以《易經》思維和中醫思維的方式出發應當遵守的八大法則,以供參考。依據是,中國市場是中國人組成的,國外的邏輯,形式邏輯也好,辯證邏輯也好,可能適合國外,在中國就應當順應中國人的思維。最近國內隨著奧運會的來臨和第三次電子商務創業高潮的興起,網絡行銷成了熱門,那有沒有規律?是不是只要有錢燒就一定能成?恐怕要思考一下了。因此,這里筆者從傳統中國思維主流中給出八大法則,以供參考和借鑒、啟發。
第一是大樹法則。相當于《易》的乾卦。這是筆者在一線市場實踐中經常提到的,必須要有一定的量,才可能產生有效性,古人說過:海深而魚龍生,山高而神仙至。大量的水形成海洋,里面才可能有這魚那蝦的小東東,才有干貨,你本身就一毫升的水,還想海豚出現在里頭,可能嗎?所以大樹法則要求市場操作者一定要有市場容量的研究和把握,市場容量的研究為確定市場份額提供了目標數據支持,然后才能確定本企業的市場銷售目標和行銷策略(參考:沈宗南、張京宏《藍徹斯特戰略在中國》,渠道版,2007)。
第二是搭配銷售法則,相當于《易經》的兌卦。包括贈送免費禮物和搭配銷售。關于這點,筆者在另一篇文章中有詳細論述。這里簡單說一說,就是賣東西可以增色小包,小玩具什么的,也可以搭配銷售給折扣等,在網絡行銷中,這招實在,可用。
第三是藍海法則,相當于《易經》的離卦。藍海市場的理論這里不論述,但有一點,藍海市場和理論的兩個基礎點,就是數字化和網絡化。
第四是拉式行銷法則,相當于《易經》的震卦。主要依賴廣告的大面積宣傳而不是業務員的上門拜訪,這是成本核定方式和商業模式上的核心點。誰要是進行網絡行銷還主要以業務員跑門為主,那必死無疑。
第五是公信法則,相當嚴重《易經》的巽卦。恩格斯多次強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制約商業發展的不是資本,而是信用。現在國內的信用大家都清楚,不多說,但要整起來,信用重要。小馬的阿里平臺弄個支付寶,解決了部分信用問題,就上市了。
第六是財務預算和風險控制法則,相當于《易經》的坎卦。無論是戰略規劃,還是市場計劃,雖然需要銷售目標和費用預算,但真正要成功者,必須心理上實現能完全接受該模式完全失敗的后果,一定要有這個思想承受力和資本承受力,不然的話,建議不要玩。成功是誰都想要的,能接受成功不算本事,充其量就是個小人物,能洞察居安思危的經營者并能預防風險和具備最壞情況心理承受者,才是真正最后能整大的。
第七是持續促銷和聯合推廣法則,相當于《易經》的艮卦。具體點說,比如說網絡上的產品陳列,一兩周如果不更新,那就違背了持續促銷的概念,就有很大的風險,可能人氣就降低。這一卦的核心思想是靜之以動,以動制靜。
第八是顧問提醒溝通法則,相當于《易經》的坤卦。說白了,第七和第八就是很具體的落地執行的東西了,不是空理論了,比如說EDM和DM,你總要有內容,內容怎么寫?一個EDM如果是干巴巴的產品目錄的話,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DEL,直接刪除掉了。如果能以顧問和提醒的角度切入,以人文關懷和新聞及消費提醒等角度介入,人不煩你了,然后你在DM或EDM的非主要的位置,漂亮地把你的產品亮點介紹,價格,網站地址和呼叫中心電話等寫上,消費者心理上則是另一種感覺,更容易促成交易,太赤裸裸的東西必定失敗,就和你談對象一樣,第一次見面你就嚴肅地對姑娘說,啊!姑娘,我們親嘴吧!人家不抽你才怪。只有一點點從認識,到互相了解,找共同的話題,逐步推廣,方可(參考:沈宗南、張京宏《五行與企業管理》,上海世新,2006)。具體去做EDM或DM內容,那是專業廣告公司的工作,但指導思想則是經營者的事情,你得告訴人家,是產品目錄,還是顧問提醒式,然后人家才能干哪。這個分工,無論是賣汽車的BMW,還是賣高檔羊絨服飾的鄂爾多斯、榮仕雅、群工,還是賣戒指的老鳳祥,道理一樣的。
筆者經常和朋友們講,說搞營銷市場工作和搞中醫原理一樣。中醫要搞好,堅持臨床是關鍵。同樣,市場工作要搞好,在一線一直干是關鍵。從內心講,筆者從來對一些只知道理論而從來不到市場一線干的咨詢服務工作者只能是聽聽,聽聽說的話,如此而已。而只有那些既經常在一線踏踏實實干,又善于總結者,筆者才真正愿意向其交流,那里有真東西。
一切都是相對的,只有相對是絕對的。上述八個法則,當前幾年還行,今后是不是還行,不敢說。《易》說了,易之為典要也,唯變是從。要根據具體情況變化和整個市場人群的思維方向變化,進行確定行銷法則的方向。這是靈魂的東西。
上述是筆者觀點,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