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小礦企業的財務及安全生產管理
張少華
【摘 要】隨著礦產資源的緊缺,礦業經濟迅速發展,在經濟社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手工會計核算已遠不能適應企業新形式發展的需要,同時,安全生產管理成為礦業企業的重中之重。本文針對中小礦業企業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總結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教訓。
【關鍵詞】中小礦企業 財務 安全生產
一、中小礦業企業在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1.會計核算主體界限不清。企業產權與個人財產界限不清。中小礦業企業的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遠不如大礦業那么明顯,尤其民營礦業企業,投資者就是經營者,企業財產與個人家庭財產經常發生相互占用的情況,給會計核算工作帶來困難。
2.會計基礎工作薄弱,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會計人員身兼多職。企業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不按會計規范要求設置,有的小礦業企業干脆不設置會計機構,有的企業即使設置會計機構,一般也是層次不清、分工不明。(2)親屬管錢,聘用會計管賬。在會計人員任用上,小礦業企業最常見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親屬當出納,外聘人員作兼職會計,聘用會計人員途徑有四種:國有企業財務人員;會計事務所工作人員;社會招聘;其他。這些會計人員無論是定期做賬,還是長期聘用,工作內容只是停留在會計簡單的業務核算上,即制憑證、記賬、編報表、報稅,發揮不了財務管理職能。(3)建賬不規范或不依法建賬,會計核算常有違規操作。有些中小礦業企業根本不設帳,以票代賬,或者勉強設賬,但賬目混亂。
3.管理制度缺乏情況嚴重。中小礦業企業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預算管理制度、計量驗收制度、財產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風險控制制度等基本制度,總的來說殘缺不全,或者根本無制度,更談不上實際工作中的執行。
二、對中小礦企業會計規范化管理的幾點建議
1.改善外部環境。要解決中小礦業企業會計規范化問題,光靠一兩家企業自我完善和會計人員個人努力是很難達到的,當地政府的支持至關重要。我認為鄉鎮政府、當地稅務和工商等部門應在企業開辦前明確規定礦業企業所要上交的各項費用及準確標準(不能有彈性),在不違返國家政策的條件下,給予最優惠條件,并明確所優惠之處。
2.礦業企業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會計核算的規范性。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管理,企業管理又以財務管理為中心,因此礦老板在思想上要重視會計人員的選拔及各項制度的建設。只有礦業企業管理者高度重視了會計核算,以身作則,那么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各級各部門才能真正做到照章辦事,使企業的財務管理發揮應有的作用。
3.統一各中小礦業企業的會計核算辦法。(1)會計報表體系中指標的設置應充分考慮到操作上的簡便易行。在會計報表的體系設計中,建議只編制簡化型的財務報告,而且只要求簡略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免除編制現金流量表。(2)引進計算機計記賬處理技術,實現會計電算化。這樣,會計人員可以從煩瑣的手工記賬工作中解脫出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總之,財務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從價值的角度出發,密切控制投入與產出、協調企業財務關系,合理配置企業資源,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從而實現增強企業的發展和責爭實力的目標。 三、中小礦企業礦山安全生產管理
礦山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如果這項工作做不好,勢必給企業和職工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我們需要認真研究、應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
安全教育是企業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預防事故的主要途徑之一,它在各種預防措施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如果一個企業的員工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技能生疏,安全知識貧乏,其安全管理的基礎如同建在沙灘上,實現安全生產也就沒有保證。礦山井下作業的危險程度和危害后果最為嚴重。事故頻率高是其特定的環境造成的。隨每一噸礦石的采出,工作面、井壁、采場、礦房等空間環境都會發生變化.這種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帶來了種種工作危險,構成了事故的三要素。三者中最為活躍的因素是人,他既是現場操作者又是改變現場環境的主體,物的不安全狀態可以通過人去排除,而排除現場存在的隱患,靠的是操作者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這就要求對操作者進行安全教育。
礦山安全生產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堅持以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對企業安全生產的最根本要求。安全生產管理也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不善是企業失敗的主要原因。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誤往往是多重失誤造成的。因此,安全管理應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全員管理,即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企業干部必須實施安全管理,這是法律責任賦予的要求;企業職工必須接受安全管理,這是每一個職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領導干部必須模范執行安全管理,這是素質的表現。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學習安全法津法規、安全專業知識,以達到客觀地、科學地分析各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從源頭上消除事故隱患,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特別是安全第一責任人制。實踐證明,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得好,安全狀況就好,反之安全狀況就差。為了能夠落實好安全生產責任制,首先必須對各部門、各工種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責、權、利進行明確界定,責、權、利不清,責任制很難落實。通過層層落實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的形式,逐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并按責任和要求追究事故責任。
加強安全技術教育、培訓工作,提高人員素質。要重點把握好培訓對象、內容、形式、效果4個環節,切實做到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培訓對象的層次性和培訓形式的多樣性,把職工安全知識、安全技術水平、業務能力與職工個人業績考核相結合,并與激勵機制相結合,使企業管理人員及職工達到較高的業務水平、較強的分析判斷和緊急情況處理能力,使廣大職工把安全作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要”,實現安全工作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會安全”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