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增速放緩的S公司將如何進行品牌戰略突圍
張東利
S公司是國內一家發電機組制造商,之前靠從事外貿和OEM起家,目前轉型成為擁有自主品牌的制造商,前幾年每年都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增長,發展很快。不過近兩年,隨著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漲,行業內競爭的不斷加劇,S公司的增長速度逐步放緩。
S公司的業務模式是典型的發電機組組裝業務,其核心部件,如發動機掌握在國際和國內強勢品牌手中,對上游沒有話語權。S公司面向的是中小客戶,在銷售上,主要依賴B2B外貿平臺,如alibaba等,另外也通過Google競價排名,獲取國外訂單。S公司經銷商網絡正在建設中。
S公司為自己制定了很高的戰略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S公司希望與我們結成品牌營銷的戰略伙伴關系,以品牌營銷代替過去的產品營銷,力爭讓公司突破競爭重圍,再上一個臺階!
我們對S公司的現狀進行了如下分析,并找到了解決辦法。
市場狀況:
1. 發電機組的核心部件與技術,如發動機、發電機的制造和技術掌握在國外廠商手里,因此,在這個產業鏈上國內廠商失去了主導權。
2. 國內發電機組廠商多是組裝式生產,缺乏核心技術,多采取價格競爭,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利潤越來越低。
3. 隨著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漲,國內發電機組廠商面臨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急需突圍。
競爭狀況:
1. 國內廠商之間的競爭多采用價格競爭和渠道競爭的手段,以更高的性價比和更多的經銷網點來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2. 國內廠商之間的市場競爭更多地在中低端市場展開,體現為產品競爭的層面,沒有上升到品牌競爭的階段。
3. 國外品牌牢牢把握住了高端市場,通過品牌溢價與增值服務和對終端客戶的控制,獲取較高利潤,成為市場上的贏家。
4. 國外核心部件(發動機)廠商的強勢品牌地位,決定了國內廠商向上沒有議價權,要獲得發展只有進一步降低生產、運營和渠道成本。相應地,產品和服務品質存在被降低的外在壓力。
客戶狀況:
1. S公司的客戶以中小型客戶居多,行業分布廣,對這些客戶的控制力較弱。
2. 這類客戶對價格比較敏感,他們在選購發電機組時,往往將價格因素放在第一位考慮。
3. 客戶選擇S公司的產品主要依據是高性價比和有吸引力的產品外觀設計。
4. 大型金融、電力、石化、石油、工程、建筑等國有性質的企業,是發電機組行業內的高端客戶,是競爭對手爭奪的目標。他們產品采購量大,多采用項目招標的方式,非常看重品牌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和企業綜合實力,看重產品品質與服務,對價格不是特別敏感。
企業自身狀況:
1. 在較短時間內出現了快速發展,但進一步提升遇到瓶頸
2. 被渠道、發動機廠、生產成本三方擠壓,利潤空間非常有限
3. 企業目前的發展模式和速度與設定的戰略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
4. 銷售依賴網絡營銷,從宏觀上看,大多行業網絡營銷的收益都呈遞減趨勢,如何找到另外一個銷售模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問題。
5. 企業高層有變革的壓力和熱情,但需要找到一條穩妥而有效的路徑
核心問題:
問題的核心在于S公司品牌形象不高,品牌對銷售的拉力薄弱,品牌溢價能力不強,未能贏得高端客戶的信任。簡單說,就是與較強的產品力和銷售力比較,S公司品牌力不強,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短板。
我們的解決辦法:
1全面實施品牌戰略,逐步打造S公司國際化、專業化、以客戶化解決方案為導向的品牌形象。
2逐步改變目前以產品和銷售為核心,以網絡營銷為重點銷售手段、依靠產品性價比和銷售推動的發展模式。
3逐步增強對終端客戶的影響力,加強與終端客戶的互動和關系。從只賣產品的制造商,轉變到提供電力解決方案的服務商的角色上來。
4依靠提升品牌力和客戶化解決方案導向的發展方式,逐步進入高端市場,建立適應高端市場的營銷模式和服務模式。
5全面采用品牌標桿管理法,通過鎖定行業內國際和國內的標桿企業,不斷縮小差距,全面提升,甚至超越,走一條吸收、改進、提升、超越的品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