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戰略突圍之麻辣涼拌2
霍路軍
定位就是在如何讓你在潛在顧客中變得與眾不同,就是怎么樣尋找心智的差異化,他和我們經常說的差異化不同,和邁克爾波特的差異化也有不同點;可能有人會問,怎么是在潛在顧客,不是現有顧客啊?告訴你一個你沒有聽到過的觀點,市場不是以顧客或者以需求為導向,不是滿足需求的,而是創造需求!滿足需求是表象,本質來說是創造需求,農夫山泉出來之前有天然水這個東西嗎,康師傅出礦物質水之前,市場上有這種礦物質水嗎,香飄飄之前有奶茶嗎等等,不勝枚舉!也會有人說原來的餅干市場就有很多品牌,后來又有了領導品牌,有這種疑慮是因為沒有看市場環境所在的階段,二十多年前是工廠階段,大家買東西憑各種布票電視票油票糧票等,現在是極度競爭時代(說極度競爭不會有人說我夸大其詞把,我身邊很多朋友都異口同聲的說干銷售一年不如一年好干)。
下面我給大家舉個本人原創的案例:我們一說到開國領袖就說毛主席,設計師是鄧小平,這就是他們本人對自己的個人定位,一說到艱苦創業的村子就只大寨,改革之村是小崗村,那么這就是定位,如果針對一個國家呢,毛主席是如何給中國定位的呢,——農村戰略。然后通過各種戰術(比如我們熟知的地道戰、地雷戰、雁翎隊等,建立敵后根據地等)開創了了具有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國家。孫中山為什么被稱為革命的先行者,因為他忽略了中國最廣大的群體——農民,蔣介石更是如此。而毛澤東對中國的定位的制定有深厚的調研基礎:湖南農民調查報告、廣州的農民運動講習所、秋收起義等為他積累了大量的群眾經驗,從而在35年的遵義會議確立了領導地位,共產黨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給全國人民畫了個共產主義的美好藍圖,然后圍繞毛主席的農村戰略展開了各種戰術的運營,取得了開天辟地的基業;有人會說了,這就是國情嗎,對,是國情,如果在外國這樣鬧革命就死翹翹了,因為外國經歷了18、19世紀的近代工業革命,按照現在說法就是工人很多(這就是我們小時候看白雪公主等動畫片時里面有城堡,而城堡就是現在的城市的雛形,承包或者莊園意外幾乎沒有什么人,找農民就好像見鬼一樣很難,這也就形成了外國一個人種幾百畝甚至上千畝地)當然定位不是一場不變的,也是基于三個因素——變化、危機、變革。鄧小平付出伊始,百廢待興,對于農業大國來說百姓最迫切的是什么——吃飽穿暖啊!怎么樣吃飽穿暖,發展經濟啊,所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出來了——經濟戰略,有個問題問一下,中國下一個戰略應該是什么,給我留言就行呵呵,看看咱們的觀點一致嗎?有人又要咬舌頭了,那是變味的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啊,試問社會主義都知道是公有制為主,馬克思在資本論里面已經闡述過,你看看中國的國有企業的比重就不言而喻了(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動、中國聯通等等,太多了)對中國實際上定位這個詞有痕廣泛的實用性和適用性,定位始于一個產品、一項服務甚至于一個人,對顧客而言即鮮明的建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