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智能弱電工程建設的思考
王劍波
摘要:針對目前建設單位在智能弱電工程設計、施工、監理方面認識上的不足,本文作了淺顯的探討,以推進智能弱電工程更有成效的建設。
關鍵詞:項目設計 施工監理
Thinking about Intelligent Weak Current Project Construction
Abstract: Recently not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surveillance of the intelligent weak current projects are needed to discus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the more effectiv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lligent weak current projects will be propelled further.
KeyWords: Project, Design, Construction, Surveillance
某公安指揮中心遷建項目是由一幢15層主樓及一幢3層輔樓組成的建筑,其中主樓建筑面積為23693m2。輔助面積384lm2,地下室面積4947m2,半地下室l 172m2。項目總投資9977萬元。該項目智能弱電工程包括綜合布線系統、安防監控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有線電視系統等等。是比較齊全的智能弱電系統。為了發揮應有的投資效果。本文對正在建設的該智能弱電工程有以下思考。以推進智能弱電工程更有序、更有成效的建設。 1設計是龍頭.是基礎.是智能化水平的體現 建設部制定的<建筑智能系統工程設計暫行規定>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設計應由該建筑物的工程設計單位總體負責。鑒于智能弱電工程的先進性、復雜性。工程設計工作必須具有甲級設計資格或專項設計資格的設計機構承擔。按設計深度分建筑設計院的總體設計和系統集成商(主承包商)深化設計兩個層次。并應與建筑的總體設計協調一致。貫徹設計工作的全過程。 在功能需求分析和總體設計上,主要確定該工程的設計標準和系統功能定位。其總體設計要反映該工程的特點,切忌盲目追求“多少年不落后的”設計。著重考慮系統的適用性、先進性、開放性、可靠性及經濟性。 智能建筑弱電工程是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于一體并達到優化組合的系統工程。是一個多專業協調共同創造的過程。如機房、豎井位置與結構.嵌入混凝土頂板、墻板的電管、電纜橋架的設置。通風、給排水設備運行狀態的遙控、遙測。強弱電之間控制點的方式和接點容量的要求。供電電源、防雷、接地、防電磁干擾等,所有這些問題都與主體設計密切相關,都要在總體設計中加以協調和處理。過去。由于建設單位對智能弱電系統設計與建筑物主體設計同步進行的必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把它列入立項和初步設計內容,到主體工程土建施工已經或即將完成時。才來考慮弱電系統的建設問題。等到子系統集成商介入以后,調整機房、改進豎井、移墻鑿洞、修改電氣系統,其整改的工程量幾乎等于一個老工程的改造。在整改過程中,經常出現主體設計單位與集成商以及業主之間的推諉現象。責任不明.給業主帶來很多操作上的難題。 2系統集成商的選擇是工程成敗的關鍵 通常我們采用弱電主承包商(系統集成商)或業主對各子系統進行總體協調管理與控制的工程運作模式。因此,一個稱職的系統集成商應該在主體設計的基礎上,根據系統產品的要求和特點進行審核和優化設計。不僅要使系統產品適合主體要求,而且要使兩者融合,同時還要完成施工、調試、交付使用和服務等任務。從某種意義上。系統集成商應該是技術管理能力、工程管理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三者的有機集成。既掌握各個系統主要技術的分析能力、深化和審核設計能力、工程界面劃分與確定能力,還應具有工程質量、安全、進度的控制能力。及時發現問題和現場處理問題的能力。與各專業配合協調的能力,以及對子系統承包商控制協調能力。 智能弱電工程施工涉及土建、裝飾、空調、給排水、供電、照明、電梯等專業。在某種意義上說,弱電工種是配合工種。必須在工程現場與土建密切配合與協調。如綜合布線系統信息點。必須與裝飾工程密切配合等。及時發現問題和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以確保工期質量和減少返工。加強工序之間的檢查和驗收。由于弱電工程的配管、橋架和線路敷設,設備安裝調試等由不同單位施工。因此每個工序或工種施工結束后。必須填寫相應的施工記錄或安裝表格,進行單體設備的安裝和穿線。接線時必須按照隱蔽工程和相應的工程驗收規范和設計圖紙要求,進行交接驗收.提供完整的工程技術檔案資料。
3以監理單位為中心的工程項目管理是智能弱電工程成果的基本保證
實行工程監理是提高建設水平。確保工程項目優質高效的重要措施。建筑智能弱電工程技術含量高。涉及專業廣,分支系統多。因此,要選擇有資質,實力強,專業配套的監理單位進行監理。由于智能弱電工程包含許多新技術。是一個新興的領域。監理人員在建設第一線接受鍛煉,反復實踐,積累經驗,是系統工程可以借助的人才。從智能弱電工程“需求提出”開始.對工程實行“全過程”監理。從目前的建設情況來看,相當一部分工程雖已建成,但開通很不理想。其中有設計問題、施工問題,也有器材問題、軟硬件不配套問題。要改變這一狀況。除加強方案論證和質量管理外.以監理單位為中心的工程項目管理顯得尤為重要。落實監理制度,使工程各個階段和技術管理有專人負責,嚴把工程質量關,是改變這一狀況的有效措施。在監理大綱、監理規劃和監理實施細則中。對智能弱電系統的監理要有體現。要突出目標管理的要求。要明確監理的各項措施。建設單位在授權時.要明確弱電工程的器材設備不經監理工程師質量檢驗不付款:工程量不經監理工程師審核簽證不付款。集成商的任何工程變更必經設計院專業人員和監理工程師認可.由設計院簽發變更通知后方能實施等。通過以上方法,加強工程管理,嚴把質量關。以保證智能弱電工程建設成果。
4結束語
總之.針對面對正在建設的公安指揮中心遷建項目智能弱電工程,系統的總體設計、系統集成商的選擇、以監理單位為中心的工程項目管理是工程成敗的三要素。
參考文獻:
【l】謝秉正《建筑智能化系統監理手冊》
【2】王元愷《智能弱電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