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張寧
摘要:本文從培養新世紀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出發,結合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介紹了《電工學》課程在教學與實踐改革中所采取的具體措施和一些設想,指出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電工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實際 《電工學》課程是高等院校工科類非電專業必修的一門應用性的技術基礎課,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它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以后更好地學習后續專業課程以及從事工程技術工作打好電工技術的基礎,并使學生受到基本技能的訓練。 隨著電工電子技術的發展,其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寬,非電類專業與電工電子技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交叉、滲透和融合。根據《電工學》課程自身的特點,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實踐環節等方面,應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具有創新理念的教學模式,提倡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一、優化教學內容 對于非電類學生來說,《電工學》課程的教學目的應當是使學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礎上,能對相關知識進行應用,對于不同專業,不宜一成不變地生搬硬套教材,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的需要,對教材內容有選擇性的進行增減,注重與專業的聯系,特別是應該結合實例講授概念與原理的應用,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本課程的關注程度,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課程有興趣,才能真正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地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我們根據不同學科和專業的需要,在課程的體系和內容上進行了整體優化,《電工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以電工電子理論基礎知識為基本內容,然后根據專業需要引入可編程控制技術、變頻調試技術、電力電子技術、電氣照明技術、安全用電技術等。比如,對于機制類專業,可以結合生產實際,適當增加電動機控制技術等方面的內容,對于建筑類專業,可適當增加建筑電氣照明技術和建筑電氣控制等方面的內容, 這樣,能實際反映電工電子技術在本專業的具體應用,在基礎理論上,拓寬了教材內容,突出了專業特點,讓學生認識到電工學課程的作用和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擺脫傳統的專業教育思想和單純傳授知識的觀念,有意識地將創新教育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除了傳授已有的知識體系,還應融入現代科技發展的新理論和新技術,使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結構。 1、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能促進師生雙方交流的教學方法,如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通過課前復習、課后總結,對學生進行啟發,相互討論,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就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精心設問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可就某一部分內容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回答,然后再逐個加以分析,提出解決辦法,激發學生認真聽課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領會思路,學習解決問題的途徑。 3、針對本課程自身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理論和實際的結合,在講授教材基本知識點的同時,對某些知識在實際中的具體應用加以重點介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新技術,擴大知識面,培養工程意識,這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4、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電工學課程中,有些章節的內容比較抽象,比如變壓器的工作原理,異步電動機的結構、轉動原理等等,如果采用純粹的黑板教學,學生不易理解,為此,我們制作了有關章節的CAI課件,并應用于課堂教學,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設備結構等內容,更重要的是通過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