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實踐探索
劉占線
摘要: 依據高職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圍繞職業素質、可持續發展素質和崗位素質三個課程模塊的開發,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線,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并從多方面對課程體系的構建進行了探討。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ining target of major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course modules such as professional qua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uality and post quality, 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 course system which was employment-oriented and took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as centre, and takes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s the core, and discussed it from many aspects. 關鍵詞: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課程體系;職業素質;可持續發展素質;崗位素質 Key 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urse system; professional qua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uality; post quality
0 引言 高職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面向電子信息行業培養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所急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由于電子信息行業覆蓋領域寬、專業崗位多,不同崗位對人才的能力、素質要求也不盡相同。如何使學生符合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是高職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幾年來,我們不斷加強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探索和實踐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構建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線,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課程體系。 1 課程體系構建 1.1 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本專業課程體系是在分析職業崗位群能力的基礎上,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主線,培養學生職業崗位群所要求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以及職業素質,再結合學生的能力、興趣以及社會需求,選擇不同的專業(或職業)方向進行專項的職業技能培訓,培養學生的崗位素質。 本課程體系圍繞職業素質、可持續發展素質和崗位素質進行構建,職業素質主要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專業外語、企業管理、職場文化等方面的職業通用能力;可持續發展素質培養學生本行業發展必須的專業理論運用能力。崗位素質培養學生特定崗位的適應能力。 在可持續發展素質培養階段,不是針對某一職業崗位,而是針對電子企業相關職業群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使學生畢業后具備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和較寬的擇業范圍,能勝任企業最普及、最基本的生產性崗位。在這一階段,重點是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以適應電子企業職業崗位的要求,增強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 在崗位素質培養階段,我們根據電子行業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將本專業分成電子工藝設計、家用電子產品維修與電子產品開發三個專業方向。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和未來職業需求自由選擇職業方向。在這一階段,針對不同崗位強化訓練職業技能,使學生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識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畢業之前取得相應的專業技術等級證書或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增強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通過以上兩個階段的培養,學生的知識面拓寬了,專業基本功扎實,專項技術應用能力較強。 1.2 課程體系開發 構建本專業的課程體系是在職業分析的基礎上,根據電子專業崗位群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將課程體系分解為職業素質模塊、可持續發展素質模塊和崗位素質模塊,崗位素質模塊又細分為電子工藝設計、家用電子產品維修與電子產品開發三個專項拓展方向,經過全面的系統規劃,形成具有一定層次結構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1.2.1 職業素質模塊 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職業通用能力。基本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職業通用能力包括交流表達能力、革新創新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外語運用能力。 職業素質模塊的課程體系見表1。基本素質和職業通用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科學設計、系統安排,將素質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職業通用能力的培養除了開設相關的課程,還需要專業課程的全程滲透。我們在第一至第五學期開設了企業文化、企業運作、企業管理、創業講座、職場文化等課程,使學生逐步實現向“職業人”的轉化。 1.2.2 可持續發展素質模塊 主要培養學生電子專業的理論運用能力。電子企業相關職業崗位群要求從業者必須具備從事該行業所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該模塊課程開發緊扣此要求,注重學生專業基本功的訓練。通過該模塊課程的學習,學生的擇業范圍變寬了。電子產品裝配、測試、基層生產管理和品質管理崗位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因此,可持續發展素質模塊除了考慮崗位素質模塊對專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外,還兼顧電子產品裝配等崗位能力的培養。
2 課程體系建設探討 2.1 圍繞培養目標構建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要以就業為導向,根據自身的專業優勢,在定位好學校特色的基礎上,確立與之相適應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據此合理設置專業課程,堅持因地制宜,有所側重,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構建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 2.2 基于工作過程構建課程體系 對于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高技能人才面向的三個職業崗位的典型職業工作過程進行分析,分解成崗位工作職責,如將電子產品開發崗位的職業工作過程分解成技術論證、方案確定、方案實施等三項工作職責。在此基礎上對每項工作職責進行分解,成為更為具體的工作任務,再根據具體的工作任務的特點和要求整合為開關電源設計、電子設計與制作等八門以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為基礎、項目為載體的專業課程。 以職業崗位工作流程為向導,將課程設置為若干模塊。它的主要特點,一是綜合性較強,各模塊涉及的專業面較廣,突破了單一課程內容,各課程、學科互相交叉滲透,有助于發展學生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二是開放性較強,可及時刪減陳舊、重復的課程或內容,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始終保持課程的先進性和適應性。 幾年來,我們按照高職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課程體系建設是一個不斷探索、總結、改進、實踐的過程,我們將不斷加強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滿足行業和企業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需要,逐步實現學生的零距離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