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源頭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
孫翔 趙建偉
3 水資源可持續發展規劃
3.1 水資源保護措施
水土流失導致水源涵養能力減弱,自然水源減少,河流斷流,水庫蓄水能力下降,井泉枯竭,人畜飲水困難,為此,必須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分森草措施和工程措施。森草措施:堅持喬木混交、喬灌草結合;積極發展林果林;加強用材林、薪炭林和飼料林建設;封山育林育草。工程措施:建水平溝、魚鱗溝、水平梯田、溝頭防護、谷坊壩、淤地壩、攔沙壩等。
3.2 供水安全措施
為了保證鄉村供水安全,保護供水水源,防止水源枯竭,必須進行全面的水土保持工作,確保人畜飲水水質和水量;為了保證縣城供水安全,需在西小河及龍潭河上修建水簾水庫及龍潭河水庫,并在縣城建橡膠壩工程,龍潭河水庫及橡膠壩工程已建成,規劃中的龍潭河水庫興利庫容為1035萬立方米,其主要作用是向縣城供水。工程聯合運用后,可滿足縣城需水要求。
3.3 水環境保護措施: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以環境換發展,先污染后治理是行不通的,必須果斷地關停并轉小型污染企業;建立水環境監測網絡,實行動態監測、區域聯防;實施總量控制,嚴格排污管理。
3.4 防洪安全措施
桐柏縣淮河干流防洪標準僅能達3年一遇,對于農村主要保護農田的防護區來講,主要是水土保持措施,由于植被破壞而導致大面積水土流失和洪澇災害,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下降,且會導致泥石流及山體滑坡等重力侵蝕。因此需大量植樹植草,涵養水份;對于城市防洪,在流經縣城的兩條河道上建水簾水庫及龍潭河水庫,兩水庫聯合運用,縣城防洪標準可提高到二十年一遇。
規劃龍潭河水庫總庫容為1453萬立方米,屬中型水庫,建在縣城上游距縣城約3公里,該水庫的興建基本上解決了縣城的防洪隱患,經水庫調洪,可將百年一遇設計洪水削減為不足二十年一遇,千年一遇校核洪水削減為不足二百年一遇,縣城防洪標準明顯提高。
3.5 節水灌溉措施
隨著節水型農業的發展,傳統水利逐步向現代水利、資源水利、可持續水利發展,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根據中央提出“把節水灌溉作為革命性措施來抓”,必須大力發展節水灌溉,經對灌區進行灌溉制度優化,在現有攔蓄能力不增加的情況下,可發展有效灌溉面積42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8萬畝。推廣節水灌溉方式:大力發展半固定式噴灌、滴灌、微噴灌、管灌等節水型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及水分生產率。
4 經濟評價
工程總投資為58945萬元,每年工程效益為13268萬元。
評價依據:水利部頒發的《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SL72-94;國家計委、建設部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二版)。
評價結果如下:
國民經濟評價及財務評價表
序號
項目名稱
國民經濟評價
財 務 評 價
內部
收益率
經濟
凈現值
效益
費用比
內部
收益率
財務
凈現值
投資
回收期
%
萬元
%
萬元
年
經濟指標要求
>12
>0
>1
>10
>0
<8
1
防洪工程
46.98
18976.5
3.8
2
人畜飲水工程
16.95
6589.65
1.4
3
水土保持工程
18.65
5654.68
2.4
14.66
2287.41
5.3
4
節水灌溉工程
15.64
4567.33
1.5
16.52
1456.32
6.7
5
供水工程
23.65
3156.98
1.2
14.69
2568.95
4.9
6
水產工程
18.65
259.65
2.1
22.56
198.63
6.6
7
綜合效益
17.54
39204.8
1.8
17.8
6511.31
5.86
單項
工程
水簾水庫
25.78
346.97
1.9
龍潭河水庫
22.85
2526.89
1.7
18.60
669.80
5.4
桐柏橡膠壩
23.38
130.67
1.8
國民經濟指標及財務指標均較好,說明項目建設是合理的,且項目建成以后,會產生很大的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會為淮河桐柏區的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的發展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