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管理與可持續利用
黃麗
摘要水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對水資源管理與可持續利用進行分析探討,以為建設節約型社會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資源;管理;可持續利用 1水資源管理 水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維持著經濟生產能力、人類生活和全球生態系統的平衡與完整,有效進行水資源管理可以保證人類的長治久安,使人民免于饑餓、減少疾病和自然災害[1]。由于水資源開發不斷增加,水管理的重心逐漸從開發新的水源轉為更有效、更合理地利用現有水源,用水需求管理也逐漸成為水資源管理的一項新內容,尤其是在缺水地區。 水具有巨大的經濟、社會、生態和精神價值,必須很好地在政策中得到體現。由于水資源具有有限性和脆弱性,因此,需要共同保護,并有明確的分配法規,即優先保證人類的基本需求、保護環境和其他所有經濟性用水。政府應在考慮個人和集體用水利益的前提下保護和分配水資源,建立水法、水資源保護合理條款,這為建設節水型社會提供了法律保障。 水管理有許多方法,如運用法規、經濟手段和其他鼓勵措施促進各部門更有效地可持續性用水,保護生態系統。污染水源者必須得到嚴懲,賠償所造成的損失。商業用途用水者可以為綜合有效用水的管理提供捐助,也可以采用各種志愿協議的形式,促進受益者積極參與有關行動[2]。 水管理需要解決政府各部門之間如農業、環保、供水和衛生設施、工業、能源、交通及其他部門分散的用水和水管理局面,防止水資源過度開采和污染,預防和減輕因氣候變化和水土管理不善造成的洪澇和旱災所帶來的影響。 2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1)合理利用公共基金。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有很大關系。發展中國家幾乎所有水部門都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如水工程系統的初始投資或后期償還、設備運行費用和折舊等。公共基金通常是水部門的主要資金來源,應由政府謹慎投資,以提高水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水部門要把所有公共資金用于投資、運行、維護和折舊,只有當犧牲其他所有部門(健康、教育、交通、研究、農業等)的利益,優先提供給水部門時才有可能,這有利于政府集中資金直接用于減少貧困和向未獲供水者供水的水基礎設施建設。 (2)加強培訓與教育。成功的水管理需要有受過良好培養和具有實踐經驗的人員,他們可以在水行業的各個領域卓有成效地工作。完善的水管理還需要每一個人熟悉水的知識,因為每一個人都使用水并且有可能對水的有效管理做出貢獻,對人進行有關水的教育是一個很有希望的起點。非常有必要在學校中(也可以在公眾中)開展一些有意識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達到教育年輕人的目的。 (3)發揮公共和私營組織的作用。任何國家都會有許多組織涉及水管理,包括公共機構、研究和培訓機構、公共和私人水服務組織和各種形式的非政府組織。只有通過這樣的組織,人們才能利用他們的才能、知識和改善水管理的經驗[3]。隨著人們對水管理的認識的變化以及綜合水管理的實現,許多組織需要進行相應改革。水資料的管理對綜合水管理非常重要,需要增加資料的傳送和共享。對水的研究重點是提高用水效率,研究和創新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如合用較少的水為人類獲得同樣或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