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石堡川水庫灌區缺水原因及解決途徑
段潤易 王莉 張武軍
[摘 要]作者通過對石堡川灌區水資源以及對灌區缺水原因的分析,指出石堡川水庫灌區解決缺水問題最根本的途徑就是要實施節水灌溉。灌區也只有實施節水灌溉項目,灌區的骨干工程才能發揮最大效益,灌區才能真正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關鍵詞]灌區 缺水 解決途徑 一、石堡川水庫灌區概況 石堡川水庫灌區位于東經109.7°~110°,北緯35°~35.5°,居關中平原北沿,涉及延安洛川、渭南市白水、澄城三縣。設施灌溉面積40萬畝,有效面積31萬畝。灌區受益范圍包括16個鄉鎮,180個行政村,人口30.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1萬人。 灌區屬寒溫帶大陸性干燥氣候,常年多風,平均氣溫12.2℃,多年平均降雨量549.2mm,平均蒸發量1192mm,年日照時數2547h,光照充足,無霜期202d。灌區土壤以黃綿土為主,夾少量褐色壚土,土壤有機質含量0.883%,酸堿度適中,質地、結構良好,空隙率50%,蓄水保墑能力較肥沃。灌區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油菜、蘋果樹為主,是陜西省糧食生產基地和蘋果優生區。 灌區地下水埋深40~100m。地下水以降雨、河流渠道滲漏、田間灌溉水滲漏補給為主。 石堡川水庫灌溉工程由樞紐、干渠、支渠、抽水站及田間工程五部分組成。灌區干渠一條,長38.708km,各類建筑物148座。設計流量9m3/s,加大流量11.5m3/s。灌區支渠8條,分支渠12條,總長214.3km,各類建筑物1895座,設計流量1.0~4.5m3/s。灌區抽水站9座,總裝機1350kw,揚水能力1.65m3/s。田間工程有斗渠349條,總長486.5km,建筑物2940座;分引渠2229條,長2213.5km,各類建筑物24500座。 二、石堡川水庫灌區水資源現狀分析 灌區水資源有三大類構成,分別是地表水、降雨集蓄利用水、地下水。 1.地表水。地表水分為客水和境內自產水,具體分析如下 客水地表徑流:石堡川水庫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6717萬m3,Cv=0.9,Cs=2.5Cv,多年平均入庫流量2.04m3/s。石堡川水庫總庫容6375萬m3,其中興利庫容4585萬m3。 聿津河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380萬m3,Cv=0.9,Cs=2.5Cv。 區內地表徑流:流經灌區境內的孔走河、長寧河、縣西河、馬村河、大峪河等五條河流多年平均總徑流量4696萬m3。 2.降雨集蓄利用水。灌區有人畜用水集雨窖4萬多眼,灌溉用水集雨窖2萬多眼,年可調蓄量396萬m3。 3.地下水。灌區內地下水資源總量3219萬m3,可開采量2030萬m3。灌區現有機井265眼,現狀可開采能力1200萬m3。溫泉抽水站灌溉供水系統水源取自“380”水系,該地下水系總儲量13724萬m3,其中靜儲量7355萬m3,動儲量6370萬m3,目前已開采量1080萬m3。 目前灌區水資源可用總量為8194萬m3,灌區40萬畝農田灌溉用水及人畜用水總量為9058萬m3,灌溉保證率僅為43%時灌區仍缺水864萬m3。 三、石堡川水庫灌區缺水的主要原因 石堡川水庫灌區雖然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灌區嚴重缺水,致使灌區有效灌溉面積衰減,直接影響了灌區的發展。灌區嚴重缺水,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水庫大壩壩肩繞壩滲漏還沒有徹底解決;左壩肩仍存在漏水問題、泄洪底洞淤積堵塞;水庫淤積侵占有效庫容;庫區周圍、溝邊、入庫溝道無水保工程,水土流失嚴重,導致水庫淤積,環境質量惡化;石堡川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缺乏統一管理,上游無章建庫、建站情況嚴重等。 2.干、支渠道工程老化失修,襯砌率低,渠道襯砌凍脹破壞嚴重,滲漏損失大;量控水設施簡易、失修,漏水嚴重。 3.田間工程配套差,斗分渠襯砌率36%,各類建筑物配套率不到60%,完好率30%,渠道滲漏嚴重。灌溉方式落后,水量浪費嚴重。 4.灌區水資源開發利用不足,配置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