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澆鋼筋混凝土空心扁梁樓蓋技術應用及注意事項分析
佚名
[摘要]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作為近年來不斷發展的一種樓蓋結構體系,已廣泛地應用于地下室、商場、辦公樓、圖書館、教學樓、停車場、住宅等建筑中。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技術在國內外的發展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在施工過程會出現一些問題,單就現場操作而言,存在一些人為可以控制的技術因素。文章通過認真分析現澆鋼筋混凝土空心樓蓋技術及其優勢,結合工作實踐,提出施工中應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現澆鋼筋混凝土;空心樓蓋 [作者簡介]陳賢杰,海口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0125 [中圖分類號]TU52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723(2009)08-0135-0002 一、現澆鋼筋混凝土空心樓蓋技術及其優勢 2002年12月6日,“現澆混凝土空心無梁樓板中的應用技術”通過了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的評估:獲得建設部科技成果評估證書(建科評[2002]063號)。評估單位認為,該項成果可廣泛適用于大跨度、大空間、大荷載的建筑中。與傳統技術相比較,可節省混凝土量,降低綜合造價。該成果主要適用于學校、橋梁、閱覽室、辦公寫字樓、商場、廠房、地下停車場、大開間住宅等項目。目前發展趨勢看好,前景無限,與人民生活緊密相關,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該項成果的普及推廣將可產生不可估量的綜合效益。2002年,“現澆混凝土空心無梁樓板技術”這一科技成果在第十屆中國專利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并被英國大不列顛國際專利開發中心授予國際發明金獎。應建筑發展的需要,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主編的《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技術規程》于2004年12月完成,2005年4月1日正式實施。現澆混凝土空心樓板由于置入了內模,從而減輕自重,減少混凝土用量,增大了跨度,同時采用扁梁,降低層高,增大了使用空間,且隔音隔熱效果也很好。目前,全國已有幾千萬平方米的建筑采用了該結構體系。海口市金玉廣場一期工程4.6萬平方米的地下室頂板也采用了該結構體系。 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就是按一定規則放置埋入式內模后,經現場澆筑混凝土而在樓板中形成空腔的樓蓋。“內模”即為埋置在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中用以形成空腔且不取出的物體,金玉廣場工程采用的“內模”為BDF空心薄壁管,主要起到規范成孔形狀的作用,不參與結構受力。當混凝土成型,達到設計強度后,內模也就完成了“工作使命”。 空心扁梁樓蓋技術在施工中比傳統的樓板施工有著明顯的優勢。在十幾年的工程設計和管理實踐中,主要接觸的都是傳統樓板體系,除了柱間存在主梁外,柱距的范圍內還存在十字交叉次梁或平行的次梁,給工人施工帶來很多不便。與傳統樓板施工技術相比,空心扁梁樓蓋施工技術的最大區別與優勢是: 1.工人施工中樓板的支模速度明顯加快,整板鋪放整塊的模板,不用像傳統樓板施工還要支幾根次梁的模板。 2.樓板區格內無次梁,模板基本上不用破壞,整塊拼裝,使模板的周轉次數明顯增加,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3.鋼筋綁扎比傳統的施工方法要容易、快捷。因為傳統的樓板區格內有幾根次梁,梁、板鋼筋交叉處的綁扎非常煩瑣,而新的技術帶來新的施工方案。樓板格內無次梁,樓板的鋼筋完全在一塊大的整板上綁扎完畢,給鋼筋工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條件,也減少了鋼筋的截斷工序和鋼筋的損耗。 4.拆模時,比傳統施工快速方便。拆模時不用像以前有梁樓板不容易拆卸,拆卸后模板有碎塊。破損比較多。新施工方案拆模板只要按順序依次拆下,不費力氣,模板完整,可以整體用到下一層去,減少損耗、降低模板成本。 5.抹灰比傳統樓板容易。如果施工過程質量控制要求嚴格,完全可以省略抹灰這道工序,直接打磨,刮膩子等涂刷涂料,節省人工材料和成本。也加快施工進度,效果非常明顯。 二、施工中應注意的幾個事項 1.現澆混凝土空心扁梁樓蓋結構所用鋼筋、水泥、砂、石、外加劑、礦物摻和料、水等原材料的進場檢驗,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規定進行。 2.必須明確施工順序。施工順序為:模板鋪設一暗梁、GBF管放線一綁扎暗梁及板底鋼筋一墊好暗梁及板底鋼筋保護層,并用14號鐵絲穿過模板上事先鉆好的孔將板底鋼筋與模板綁扎在一起,鐵絲以1m間距梅花形布置一水電管線安裝預埋→排放GBF管→GBF管固定一安裝支撐板面鋼筋的馬凳→綁扎板面鋼筋→綁扎肋間鋼筋拉鉤→檢查、驗收→澆筑混凝土→混凝土養護一拆除模板。嚴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趕工。杜絕過早上磚、上荷載和過早拆模。在樓板澆搗過程中更要派專人護筋、護管,避免踩彎板面負筋和GBF管移位。 3.模板鋪設工作。模板鋪設時要嚴格按照規范施工,當結構跨度≥8m時,模板鋪設時跨中按2%起拱,混凝土澆筑完畢強度達到100%后,才可以拆除模板。 4.控制GBF管排放間距。安放GBF管時應保證管與管要平直,高低要一致。管的兩端間距應控制在100mm左右,管與管間距不應小于50mm,梁柱節點核心區的受力比較大,一般要求在梁柱四角周圍不小于500mm,以形成實心區,管與梁邊距不應小于100mm,當遇到預留孔時,孔四周應不小于100ram的空隙。然后根據此規定準確計算出每開間各種管的長度及所需求數量,以便提前備料。 5.GBF管固定。GBF管的抗浮固定及位置在整個施工順序中尤為重要,否則會給工程質量留下隱患。由于在澆筑混凝土時GBP管要承受很大的浮力,因此管本身應有抗浮固定。我們到廣州和深圳參觀學習到的具體做法是:用14號鐵絲穿過模板上事先鉆好的孔,每1m長的GBP管兩端用鐵絲將薄壁管與模板拉結錨緊,為防止薄壁管在澆筑混凝土時平面位置發生錯動,采用¢6短鋼筋制成“U”字型焊接在板底鋼筋上固定,以此來保證其上下左右位置準確。金玉廣場項目部將參觀學習到的具體做法進行改造,每1m長的GBP管兩端用采用¢6短鋼筋制成“U”字型,兩端加135度的彎鉤鉤在已固定好的板底鋼筋上,以此來保證其上下左右位置準確,收到良好的效果。 6.澆筑混凝土。澆筑前應該澆水潤濕,在混凝土澆搗前,應先將基層、薄壁管和模板澆水濕透,避免過多吸收水分。澆搗過程中應盡量做到既振搗充分又避免過度,混凝土振搗時嚴禁振動鋼筋,防止鋼筋變形位移,對已經損壞的管要用塑料布、編織布或膠布紙進行封堵。混凝土坍落度應控制在15~18cm之間,采用30振動棒結合小型平板震動器協同振搗,以保證管底被充填飽滿。混凝土整體澆搗完成后,在終凝前采用倒退法分兩次抹平、壓實。先用木刮刮平,在初凝時,用木抹子做第一次抹壓,要求加力較大,使面層充分達到密實。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二次抹壓,抹壓力應比第一次抹壓力較大,使混凝土面層再次充分達到密實。 三、總結 隨著建筑施工工藝改革和建筑工業化的發展,框架結構、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體系得到普遍應用,建筑工程中現澆混凝土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現澆混凝土空心樓板技術克服了傳統預制混凝土空心樓板整體性差、跨度小、樓板出現裂縫、漏水,隔音不好等諸多不利因素。新技術的核心工藝是在現澆的樓板內放置永久的內模,節省樓板內不參與抗壓抗拉等受力的混凝土,節省資源。由于整體澆筑,無縫隙,整體性受力非常好。因為中空樓板在教室上的隔音效果非常明顯,有些學校新建項目在樓板和屋面板上也使用了現澆混凝土空心樓板,隔音和隔熱作用非常明顯。另外,現澆整體空心板,比原來傳統的預制空心板,在跨度方面有重大突破。在8~15m跨度內完全不用預應力技術,可降低工程成本,加快施工進度。海口市金玉廣場~期工程4.6萬m2的地下室頂板使用該技術。隔音、平整,優點突出。 [參考文獻] [1]現澆混凝土空心蓋結構技術規程(CECS 175:2004)[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4. [2]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建筑產品選用技術,結構[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