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室內生態設計
羅天昱
內容摘要:人類社會的高速發展,卻以生態危機的加深為代價。世界各地興起了“綠色運動”,逐漸形成了“綠色思想”。 設計界也開始掀起“綠色設計”潮流和對“生態設計”的研究。文章對生態意識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工業文明 生態意識 生態設計 伴隨著機器大生產,人類進入了工業文明時代,工業文明的價值觀是以人為中心的一種價值觀,是一種經濟價值觀,對任何事物都是以對人的欲望,特別是物質欲望的滿足來判斷其價值,并由此出發確定人的行動方式與方向。人們對于科技的推崇和迷信,導致人們普遍相信,科技的進步可以解決人類生存發展中的任何問題。在室內設計中亦曾一度普遍追求機械感覺的潮流,一時,處處洋溢著機器理性的光輝。帝國大廈、艾菲爾鐵塔等一系列的標榜新建筑和工業化成就的建筑物就是在這樣一種思潮下,率先在建筑領域中肇始發端的。 濫伐森林,土地、水資源過度利用和不合理的開發,土地荒漠化、酸雨、沙塵暴任意肆掠,地球的保護層臭氧層出現空洞,環境、氣候變得越來越惡劣。人類財富大量積聚的代價卻是向地球無情地掠奪,導致資源和能源的無節制消耗。人類現在一年所消耗的礦物燃料,相當于在自然歷史中要花費100萬年所積累的數量。在機器大工業這種經濟模式、經濟規模和巨額消耗物質形式資源和能量形式資源的現實中,如不能夠有效地遏止這種洶涌增長的勢頭,人類無異于是在為自己挖掘墳墓。 “生態設計”的興起 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生態危機的加深,人類在工業化進程中對生態的破壞進行了反思,世界各地興起了“綠色運動”,逐漸形成了“綠色思想”。到了80年代初,西方設計界興起了“綠色設計”潮流和對“生態設計”的研究,突出生態意識和以環境為本的理念,保護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創造健康的居住環境。綠色設計意味著設計可以節約原材料、使用的材料可以回收、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污染環境的廢氣、不會造成對水資源和自然生物的破壞,以及具有人類健康的安全性能等等。綠色設計具有安全性、節能性、生態性、社會性等基本特征,而生態設計是生態學思想在設計領域的具體應用,其理論基礎是產業生態學中的工業代謝理論和生命周期評價,二者在內涵上有重大的關聯。生態文明要求形成“人——自然”的整體價值觀和生態經濟價值觀。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要服從“人——自然”系統的整體利益,即有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和協調發展,要同時能滿足人的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態需求。生態文明理論認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但有物質和精神需求,還有滿足自身生存發展、休養生息、享受自然美、安全、健康舒適愉快的生態需求。現在,對環境與室內設計的“優良設計”的標準也進行了新的定位,設計不再僅僅是美觀、漂亮、豪華或雅致,更多的是考慮它的環保性、安全性。對于環境和室內設計的評價標準已經加入了健康、環保和道德等因素。許多國家現在已經把健康和環保納入到室內設計的法規之中,都制定了嚴格的政策來限制那些不符合環保的產品和材料用于室內和環境設計,同時也制定了嚴格的法規限制那些不符合人體健康的材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