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北歐室內與家具設計理念同儒家思想的契合
孫娜蒙 李雨紅
內容摘要:北歐室內與家具設計強調人情味、民族情感的傳承及人與自然的和諧、樸實之美,而這一切又與儒家思想的以“情”為美、以“和”為美的藝術精神不謀而合。因此,用儒家思想剖析當代北歐設計理念,會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和思考。
關 鍵 詞:北歐設計 儒家思想 以“情”為美 以“和”為美 20世紀晚期北歐室內與家具設計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其設計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為公眾的日常生活而設計的理念、民主設計的思想和人文功能主義的信念,以及在面臨外來影響時對自己的優秀民族工藝傳統的繼承與發揚的態度等方面。北歐設計注重人情味、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一切又與儒家思想所提倡的美學精神不謀而合。 儒家的禮樂教化思想奠定了中國古代藝術教育、美感教育的理論基礎,它從不把藝術視為純粹滿足感官欲望和情感發泄的手段,而是把藝術與人的德性、智慧的培養緊密結合在一起,非常注重藝術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儒家美學強調藝術中的情感美,提倡“美善相樂”的境界。在這種境界中,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個體的生理與心理種種關系都處于和諧一致的狀態,這與北歐設計中強調的人情味、平和之美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 以“情”為美 北歐家具在1900年巴黎博覽會初次與世人見面時,就以既具現代化又有人情味的特點在設計界引起轟動。它在適應本土地域文化環境的同時,在外形上一反德國功能主義作品中那種常見的冰冷、嚴肅的純幾何形式,將不必要的直線換成曲線,并傾向于運用當地傳統的木材、皮草等天然材質,使北歐的功能主義顯示出對自然與社會的親和力,因此北歐家具被稱為“人文功能主義”的典范。北歐家具和室內設計與其他國家的設計最大的不同在于突出一個“情”字,這個“情”不僅指的是具有人情味的人性化設計,同時也指本民族深厚的傳統情調。它與漠視民族差異、忽視人的心理情感的早期功能主義形成鮮明對比。 儒家對“情欲”的基本態度,奠定了中國美學“以情為美”的思想基礎,儒家思想認為符合禮的“情”是善的,而超乎禮之外的“情”是惡的。到六朝時期,將“情”從道德禮教的牢籠下獨立出來,在文藝美學中出現了“以情為美”的觀點,“詩人有情就有美,無情就無美,寡情就少美”,這一觀點與德國早期功能主義漠視人情、冰冷、機械的設計理念相對立,而北歐提出的“人文功能主義”重情、表情同時又不失功能主義的原則,得到長足發展。《詮賦》篇說:“情以物興,物以情觀。”創作是物與情互相感應、互相生發的結果,而作為設計的創作也是如此。蔑視創作中的“情”,無視設計創作中的“感”,其作品必將是蒼白無力、冷漠呆板的。 明末清初的藝術家提倡以“情”為至善至美的美學思想,即凡是至美的文藝作品,都是飽含情感之作。北歐設計不僅具有合理的功能要求,更重要的是強調設計對人心靈的撫慰與寄托。與冰冷的機械功能主義和一味追求時尚的產品設計截然不同,北歐設計體現的是北歐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傳統的眷顧和對人性的關愛。因此,北歐設計所具有的飽含深情的生命力正是北歐設計興盛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