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制圖》的教學新探索
梁晨
[摘要]《室內設計制圖》是一切室內設計工程的施工標準,在整個室內裝飾過程中,它是研究設計方案、指導和組織施工及檢驗、驗收不可缺少的依據。本文針對現在教學中的“為畫圖而畫圖”的現象提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根據實際項目完成對本課程的理解和學習。 [關鍵詞]《室內設計制圖》 改革 實踐 工程制圖在我國古代建筑工程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有著光輝的一頁。我國古代建筑專著《營造法式》中有大量的建筑工程圖樣與近代工程制圖表示方法有許多相似之處。隨著時代的不斷向前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工程制圖的理論與技術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設計制圖是設計師表達和交流設計思想的一種重要工具,是施工中的重要技術文件,被喻為“設計語言”是向合作者,委托單位和業主說明設計的意圖、交流設計思想、傳遞技術信息的重要手段。設計制圖是所有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必修課程,如: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環境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系中的產品設計、家具設計、展示設計等,都要依據工程圖紙來制作和實施,因為上述產品的形狀、尺寸、做法都不是純繪畫式語言文字能全部描述清楚的,必須借助一系列的工程制圖才可以將上述產品的形狀、大小、內部結構、細部構造、布局、材料、色標以及其他的施工制作要求等,詳盡的在圖紙上表達出來,作為施工或制作的依據。 一、現階段《室內設計制圖》的實質性問題 目前國內大多數《室內設計制圖》的教學都沿襲了建筑制圖的教學方法,教學進度是:從畫法幾何→投影理論→建筑制圖基礎知識→描繪室內設計平、立面和天花圖→空間透視基礎及練習→完成整套設計方案的抄描和繪制。對畫面的要求清晰明了,文字符號標注要精確,最好似機械的翻版,反而忽略了設計構思和設計合理性的深層表達。《室內設計制圖》是設計表達與交流的手段,現在反而拋開這一實質性目的只是注重對設計規范、符號這些表面現象的表達并沒有達到對《室內設計制圖》這一課程真正的理解和運用。許多教學過程都是在臨摹中完成,而真正拿到實際環境和應用中反而不知從何下手對空間的使用和人體尺度的把握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教學過程中弱化了實踐這一主要環節。學生缺乏對建筑結構和功能、環境、工程技術應用方面的認識能力,沒有對三維空間的想象和把握能力,便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設計構思,所謂的“設計語言”也毫無用處,也就失去了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二、教學改革的新探索 《室內設計制圖》是一門理論與實踐性均較強的課程,必須通過多畫圖和多看圖,到實際項目的考察等方面的綜合學習才真正掌握。在會畫圖,理解規范和符號的基礎上還要有讀圖能力,對三維空間的想象和把握能力,培養學生認真細致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還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就是說把課堂搬到工地去用實際項目作為課題。讓學生實際排尺、測量、計算針對空間的特點做合理性劃分,對空間裝飾的布局擺設等一系列的實際訓練,最后根據老師的講解和實際勘察現場的結果繪制出精確的設計圖紙。由于《室內設計制圖》需要設計大量的理性的準備數據和精算方法,甚至還涉及到人體工程學的原理。所以在《室內設計制圖》課程中需要大量的專業教材與書籍,如《室內設計資料集》等,并利用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為學生提供一種與計算機交互對話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