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民族環境藝術設計中運用老銀裝飾的可行性
未知
摘要:在進行民族環境藝術設計時,設計師們常常進行思考,使其既擁有現代生活的功能又體現民族的文化內涵。本文從老銀改裝和民族圖案和形式的運用出發談一談在民族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老銀裝飾的可行性。
關鍵詞:民族環境藝術設計;老銀裝飾;民族圖案與形式 引言 有人說“建筑是一個民族文化和生活的集中體現”,建筑的變化恰如其分的畢業論文反映了人們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的改變。當人們從機器工業的狂熱中逐漸冷靜下來的時候,個性、風格、特色、工藝、內涵等等又成為了人們的喜愛。人們意識到了民族建筑、民族環境、民族文化的保留與延續的重要性。 1中國傳統民族環境藝術 中國有著5000年古老的文明,民族眾多,不論是建筑環境、服裝飾品、生活用具,還是語 言、文字都非常豐富而富有特色。可以說中國是一朝天子、一朝文化、一朝建筑、一朝服飾、一朝的審美標準。中國傳統民族環境藝術具有獨特的裝飾風格與裝飾圖案與形式,這是與當時或當地的審美標準相適應的,在中國的老銀裝飾中也運用了同樣的審美語言。 2怎樣把中國傳統民族元素——老銀裝飾運用到環境藝術設計中去 2.1不能簡單的把中國傳統民族元素套用到現代建筑上 在實際設計案例中,個別現代設計的民族建筑的室內外設計常常是從顏色和圖案上繁復堆砌民族元素進行裝飾,不但沒有塑造出應有的民族氛圍和歷史文化的祭奠,而且顯得廉價、粗糙、雜亂而沒有韻味。 2,2中國傳統環境藝術的裝飾靈魂和裝飾點在哪里 要進行民族環境藝術設計就要了解所設計的建筑或園林等的民族特性和特點,以體現出民族環境藝術的靈魂。這是由這個民族的生活風俗、歷史、文化等融合而成的,體現在建筑和園林,以及室內外裝飾上的風格與氛圍。要了解設計民族元素的裝飾點在哪里,只有這樣才能在設計中候找到適合的切入口。 我國傳統的建筑藝術裝飾點常常為:正門兩旁的鎮宅獸、門上的匾額、門的包角、門的拉手、門框、窗框、窗棱、護欄的兩端和支柱、屋檐、屋椽、橫梁、立柱的底端和頂端、院墻上的窗(窗本身也是一種裝飾)、室內的屏風掛軸、床架兩旁的掛件等等。 中國的傳統園林設計講究“移步換景”,而傳統繪畫中講究“虛實結合”(講究對比),因此在民族環境藝術設計中也應盡量避免過多過滿而無任何變化的堆砌,而應從一些合適的裝飾點切入。在大面積墻壁上(尤其是很近距離正對大堂門口)畫滿瑣碎繁復又顏色艷麗的圖案很多時候反而使人看不清圖案的內容,倒不如在墻角、墻圍的局部地區進行裝飾的效果精致。 3在民族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老銀裝 飾的可行性分析 3.1在民族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老銀裝飾是否司行? 我國發現和使用白銀已有4000多年歷史,銀器初見于戰國,發展于兩漢,唐朝達到鼎盛,以銀飾裝扮自己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少數民族地區,人們往往認為,銀飾有避邪惡、驅鬼魅.保佑平安的神奇功效,是吉祥與光明的象征,又是富貴的標志。先民把保佑平安、 興旺發達、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等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各種銀器上,通過藝術的形式進行宣揚和流露,形成了中國民間銀器文化,可以說是民風、民俗的具體體現。因此,在民族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老銀裝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