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片藍天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教學方案設計
陳霞
【摘要】學生的生活背景及經驗中對環境保護有淺顯的了解,但他們更富于激情,敢于行動,在環保方面與家庭成員溝通能力強,對環保的成功方面富于激情和暢想,而對不良現象敢于直面和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由于初一學生對環保的體驗較少,所以課堂鋪墊導語必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生活經驗和興趣出發,在親近自然,關愛生命,珍惜環境進而關注環保。 【關鍵詞】環境保護;持續發展;教學設計 【Abstract】In student’s life background and the experience has the simple understan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t they are rich in the fervor, dares to move, communicates ability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pect and the family member, is rich in the fervor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ccessful aspect and gives free reign to the imagination, but dares to the undesirable tendency to face directly and to hav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sense of mission. Because the first day student are few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erience, therefore the classroom upholstery lead must live existing from the student the background, the experience of life and the interest embarks, is being intimate with the nature, shows loving concern the life, treasures the environment then atten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word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stained development; Teaching design
1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目標:①通過環境現象,感性認識人與環境的關系。②認識教材及課程標準所反映的環境保護方面的概念:環境、環保、人與自然、環境資源等。 1.2過程與方法目標:①構建師生互動的平臺,通過學生獲取環境保護成果及環境存在的問題等方面的知識及信息,感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升華為理性的思考和實踐。②根據年齡特點及地區情況(農村),學生能夠認識環保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增強學生環境意識和保護環境的行為。③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激活他們的環境意識,憂患意識,將激情轉化為環保的行動和行為。 1.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①對小鳥的愛,上升為對大自然的愛;珍愛生命之情,升華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理;從環境保護的成果激發學生更加愛護環境;從校園環保意識延伸到人類共有的家園——“地球村”意識。②自我的環境保護意識行為拓展為學生家庭成員的環保意識行為,盡而延伸為環保責任意識行為。從環保行動轉化環保習慣,從習慣養成行為,從行為升化為責任意識。③從學生已有的興趣和生活經驗出發,構建學生活動、師生活動,情境暢想的環境教育平臺,樹立科學發展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2教學設想根據《中小學環境教育實施指南》,《中小學環境教育專題教學大綱》的要求,初一學生的生活背景及經驗中對環境保護有淺顯的了解,但他們更富于激情,敢于行動,在環保方面與家庭成員溝通能力強,對環保的成功方面富于激情和暢想,而對不良現象敢于直面和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由于初一學生對環保的體驗較少,所以課堂鋪墊導語必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生活經驗和興趣出發,在親近自然,關愛生命,珍惜環境進而關注環保。逐漸升華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3教學流程 3.1引入環保的課題。讓本班學生阿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發現有一群小孩子在樹下大呼小叫的圍著,走近一看,原來一只小鳥不知從何處跌落在此處,嘴黃黃地,撲閃著小翅膀向小學生示威,但搖搖晃晃地走不穩,更不用說飛起來了。怕孩子們弄死小鳥,我把小鳥捉起來,帶到家里。給水,它不喝;給饃它不吃。中午爸爸媽媽下班回家,我們一家商量怎么養活這個可愛的小鳥,爸爸說:“這只小鳥名叫黃鶯,是吃昆蟲的益鳥,所以它不吃谷米,請從廚房拿點肉割碎喂它。”果然,它嘴張的很大,啾啾的叫著,吃的好高興。從此,每天的飯桌上多了一位客人,每次吃飯都撕一點肉給它,有時放學路上,捉幾只蟲子,它吃的好歡。不知不覺,它長大了,全身羽毛長長了,嘴也不黃了,從一個樹枝飛到另一個樹枝,它的叫聲引來了它的朋友,一只,兩只,……。我們家成了鳥的樂園,我家的果樹成了它們的家園,而且草莓、果子各菜從沒有蟲眼,早上它們按時叫我起床,爸爸、媽媽和我每天聽著它們歡快的歌聲,更加幸福、歡樂。 故事講完了,全班同學長久的鼓掌。 3.2將課題引向深入。 活動一: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為阿楠的愛鳥護鳥的行為鼓掌,也為這只小鳥的成長歡樂鼓掌,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明白了,美好的家園,不僅是人的家園,也是小鳥的家園,放大一下家園,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大部分同學在農村,結合這個故事,同學們想一下,我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那些好的變化(要求同桌之間相互交流,寫在紙上,貼在黑板上,最后總結出不同的變化,舉手發言,教師歸納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