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及其啟迪
黃新民 吳曉 黃
摘要目前朝鮮平壤已建成2條地鐵線路,總長約3km,共有17個地下車站。平壤地鐵既作為城市交通線,又作為人防工程,平均埋深100m,最深處達地下200m。介紹了朝鮮平壤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特別是地鐵的建設歷程、營運狀況及其特點,并從中得出了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發展的若干啟示。
關鍵詞平壤,城市軌道交通,人防地下建筑物 修建城市軌道交通是發展大城市交通的最佳選擇,這已為一百多年來的實踐所證實。從建設時間看,平壤的地鐵建設使朝鮮成為繼日本、中國之后亞洲第三個擁有地鐵的國家。平壤地鐵是一個深埋于地下的深層隧道結構,是一個通過大量人工來建造完成的地鐵系統。地鐵與鐵路、有軌電車等組成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對平壤市的經濟發展和通勤交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包括地鐵在內的龐大的地下防護設施,使整個平壤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城市立體要塞。這有助于減小他國選擇先發制人軍事行動的可能性,一旦發生戰爭,可突現其民防功能。 1 概況 平壤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地鐵與鐵路、有軌電車等組成(見圖1)。
平壤地鐵是世界上深埋最大的地鐵系統,具有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結構和軍用隧道的雙重功能。平壤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規劃始于1966年,是在朝鮮前領導人金日成參觀了正在建設中的北京地鐵回國后,決定在平壤修建地鐵。在中國、前蘇聯及東歐各國的支援下,平壤仿照莫斯科建成了世界最深的地鐵系統,最深處達地下200m,平均埋深達100m。平壤的地鐵系統除了用作交通運輸外,還有戰備防空的功能。 目前平壤已建成了兩條地鐵線路。第一條地鐵千里馬線于1968年動工,呈南北走向,設有8個車站(見圖1),于1973年通車。第二條地鐵革新線也于1968年動工,呈東西走向,與千里馬線呈十字型交叉,設置9個車站(見圖1),于1975年通車。現平壤地鐵系統有兩條線路,共有17個地下車站,線路總長約34km。規劃中的第三條地鐵線(南北線)將橫跨大同江。這三條地鐵線將形成一個典型的三角形網絡。地鐵是平壤市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系統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除了地鐵系統外,平壤還建有平壤西、普通江、平壤和大同江四個鐵路車站,分別連接北、西、南三個方向,可以通過聯絡線實現各個方向互通和不折角運輸;另外,平壤還有3條城市地面有軌電車線,采用中國、德國、捷克和瑞士等國制造的有軌電車。 2 平壤地鐵的特點 2.1 深埋 平壤地鐵的車站均深埋地下,都有良好的通風系統,未建有步行樓梯,旅客只能搭乘自動扶梯上下(見圖2)。每個地鐵車站都裝飾有近百幅壁畫及超過百件的雕刻藝術及浮雕作品,再配以不同的燈架和有特色的燈飾,使站廳形成了一個光彩奪目的藝術畫廊。外國游客都一致稱贊平壤的地鐵車站也是“地下宮殿”(類似莫斯科地鐵)。地鐵車站里禁止商品廣告,每個車站有當天的報紙貼在站臺專用的報欄上。
2.2 具有戰備功能 平壤地鐵具有戰備功能,其地下通道裝有3道重型安全門;非直接連通的隧道具有其他軍用服務或緊急避難所的功能;在光復站及紅星站還設有地面車庫。地鐵建設時充分考慮到市政建設的需要,合理地安排了線路和車站的布局;地鐵連接廣場、公園、體育場、游樂園等地,而且與無軌電車、公共汽車站相銜接。所以,雖然2條地鐵線均屬深埋隧道,但其走向仍沿著平壤市的主要干道并穿過七個中心區域,使居民出行非常方便。 2.3 地鐵文化建設 平壤地鐵設有一所博物館,藏有地鐵從開始建設到通車的有關實物、壁畫和照片,其營運狀況和未來的計劃使人一目了然;還展有國家領導人指揮地鐵建設的照片、曾用過的物品等。 3 列車 平壤地鐵曾使用過我國長春客車廠生產的直流750V第三軌DK4型列車(見圖3)。其寬度為2.7m,它和北京地鐵車輛不同的只是噴漆和內飾。1996—1997年平壤地鐵購買了120輛前東德生產的Gisela鉸鏈式列車(G型車);1998年又從柏林購買了108輛Dora(D系列)寬體列車。
4 地鐵的營運 平壤地鐵系統原先設計是每列4輛編組,列車發車間隔一般為5~7min,繁忙時段僅為2min;每天對外營業時間為5:30至23:30,日均客流量可達40萬人次。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地鐵每天只營運幾個小時,基本上是一種通勤服務,特別是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時段。一段時間以來,平壤地鐵僅使用每列3輛編組的列車,每7min才發出一趟列車,所以車內非常擁擠。平壤地鐵系統規定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停止運營。在2002年前,平壤地鐵的通票票價為朝鮮幣10角,貨幣改革取消“角”后漲到2元,而現在票價為5元(約人民幣0.29元)。車票是一種金屬硬幣,可以直接投入自動檢票機中。 5 評價與啟示 1)朝鮮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無論從GDP還是人口規模,它并不具備建設地鐵的條件與實力,甚至連建設輕軌的條件也有一定差距。但是,平壤先于我國的上海、天津、廣州和韓國的首爾等大城市成為亞洲第三個建有地鐵的城市。1973年第一條地鐵千里馬線通車時,平壤的人口僅為65萬人(如今已發展到340萬人)。然而,當時的朝鮮政府考慮到交通和國防的需要,克服種種困難建成了地鐵。一旦建成后,地鐵與鐵路、有軌電車等組成的軌道交通系統對平壤乃至朝鮮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由于經濟實力有限,在運營過程中遭遇到一定的困難,運能未能充分發揮。 2)平壤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優先發展軌道交通,并且使地鐵建設和市政建設相結合,與無軌電車、公共汽車站相銜接。這對缺少能源的朝鮮城市交通而言是個正確的選擇,對我國廣大的中等城市來說也具有相當的啟迪意義。我國也是一個人均能源不足的國家,在中等城市選擇能耗少、占地少的軌道交通方式能促使早日步入可持續發展社會,同時也將極大地方便城市居民的出行。 3)平壤的地鐵系統除了起交通運輸作用外,更具有防空洞的功能。據韓國和日本媒體報道,朝鮮的地下設施可能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平壤可以在3h內把整個城市的人口疏散隱蔽到地下。世界各國將國民隱蔽到地下的能力,以色列可達100%,瑞士達90%,美國接近60%。目前,新加坡的地鐵建設兼顧民防,地下隧道設有安全門,一旦發生戰爭可以防核輻射、化學武器和毒氣。與這些國家相比,我國地鐵在人防設施方面有著很大的差距。《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第14條明確規定:“城市的地下交通干線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設,應當兼顧人民防空需要。”我國在建設城市地鐵系統時應兼顧人防設施建設,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以減少戰爭損害,而在和平時期人防設施可用于商場、貨倉、停車場和應付自然災害等。 人類渴望和平與發展,和平與發展也是當今世界的主流;然而局部戰爭和災難總是不斷發生。優先發展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將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環境的極大改善,而在建設城市地鐵系統時兼顧人防需要,將可大大提高規避戰爭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