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中段寺溝巖體電性結構分析及深部成礦預測
摘要:寺溝巖體是太行山中段與麻棚巖體同期次的燕山期中酸性巖體。多年來在該地區開展了大量的地質、物探工作,并發現了斑巖-隱爆角礫巖型銀及多金屬硫化物礦床。但由于對巖體空間展布特征不明確,其深部找礦遠景一直以來存有疑義。此次通過開展音頻大地電磁測量(簡稱AMT,下同),利用巖體與圍巖之間明顯的電性差異,較好地劃分了巖體與圍巖的界線,并繪制了巖體的空間展布形態,認為寺溝巖體電性結構主要表現為"Y"字型低阻體,其上部出露為巖脈,下部為隱伏巖體,在分叉復合部位"凹"字型低阻帶附近形成隱爆角礫巖筒,易形成隱爆角礫巖型多金屬硫化物礦床;在高低阻梯度帶部位(內帶),為巖體與圍巖接觸部位,有利于形成蝕變帶型多金屬硫化物礦床。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物探與化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