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關節骨折合并后踝關節面壓縮的臨床療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后外側入路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旋后內外旋型Ⅳ度合并后踝關節面壓縮骨折的早期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行手術治療并具有完整隨訪資料56例踝關節骨折患者,根據影像學特點,篩選得到2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合并后踝關節面壓縮骨折患者,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齡20~75歲,平均39.6歲;墜落傷11例,車禍傷4例,扭傷摔傷5例。取后外側入路,探查脛骨及腓骨遠端關節面及軟骨受損情況,對壓縮受損的關節面恢復其高度,清除關節內脫落的軟骨等碎片,并進行植骨內固定。術后進行X線及臨床檢查,來判斷骨折愈合所需的時間,記錄相關并發癥及對應的轉歸情況。術后采用Baird-Jackson踝關節評定標準評估療效。結果本組20例患者術后腫脹均消退,畸形消失,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無1例出現傷口延遲愈合或皮膚壞死。Baird-Jackson評分為82~100分,平均90.9分;其中優14例,良5例,可1例,優良率為95.0%(19/20)。無1例患者發生骨不愈合、感染、骨折再移位、螺釘斷釘松動等并發癥;踝關節功能均恢復良好且無需借助輔助工具行走。結論后外側入路治療旋后外旋型Ⅳ度合并后踝關節面壓縮的骨折,關節面清晰暴露,可對后踝骨塊準確復位并能得到穩定固定,使下脛腓聯合的穩定性得以恢復,術后可早期進行功能恢復鍛煉,效果佳。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足踝外科電子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