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近現代因明研究
摘要:本文是關于印度佛教邏輯(hetuvidya,因明)研究的概述。因明是由六、七世紀兩位杰出的佛教邏輯學家陳那(Difinaga)和法稱(DharmakTrti)所創立。誠如舍爾巴斯基所指出的,佛教學者自己稱這門學問是關于“邏輯的原因(hetuvidya)”或“正確知識的來源(prama.na—vidya)”的學說。他進一步指出,陳那之后有三個學派解釋他的著作,而法稱是最重要的詮釋者。舍爾巴斯基說。其中的一派僅僅滿足于解析文本本身,不考察其中所含的宗教或哲學的意義;而另外兩派則致力于強調知識論研究的宗教價值。本文的討論主要聚焦近百年來印度現當代學者研究因明的學術史。這些具有同樣貢獻的學者包括威提布薩那(S.C.Vidyabhusana)、伽特吉(S.C.Chatterjee)、羅喉羅(Pt.RahulSankrityayana)、穆克紀(SatkariMookerjee)、夏斯特利(D.N.Shas—tri)、潘迪(R.C.Pandey)、巴林戈(S.S.Barlingay)、巴特(S.R.Bhatt)與梅赫羅特拉(AnuMehro—tra)、R.普拉薩德(RajendraPrasad)、特里帕提(C.L.Tripathy)、巴拉德瓦伽(VijayK.Bharad·vai)、谷克樂(PradeepK.Gokhle)、H.S.普拉薩德(MangalaR.ChinchoreH.S.Prasad)、秦喬芮(MangalaR.Chinchore)以及一位印度裔牛津學者馬提拉(B.K.Matilal)。本文將介紹他們有關佛教因明的研究及其對于因明學術史的貢獻與影響。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青藏高原論壇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