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安徽省兩次罕見大暴雪過程的對比分析
摘要:利用常規地面和高空觀測資料、地基GPS/MET水汽資料、NCEP再分析資料以及多普勒天氣雷達和雙偏振雷達資料,對2018年1月3—4日和24—28日先后發生在安徽的兩次暴雪過程(以下簡稱"0103"過程和"0124"過程)的環流背景與動力、熱力、水汽輸送條件進行對比分析,探討兩次過程降水相態轉變過程中大氣溫度變化的異同。結果表明:(1)兩次過程都發生在500 h Pa高空槽東移、低層切變線東伸的環流背景下,且在700 h Pa存在西南急流和逆溫層;850 h Pa溫度場上可見明顯溫度鋒區,大氣斜壓性強;大氣可降水量峰值出現在強降雪時段;暴雪過程伴隨暖平流增強,暴雪區位于低層冷平流和高層暖平流疊加區域。(2)兩次過程的不同點是,"0103"過程先有暖濕氣流增強北上,暖濕輸送強,存在一定的不穩定層結,動力輻合區深厚,降雪的對流性特征明顯,而"0124"過程先有低層冷空氣南下形成冷墊,垂直運動發展厚度、暖濕氣流強度均不如"0103"過程;強冷空氣在華東沿海形成高壓,使西風槽東移較慢,造成"0124"過程降雪持續時間長。(3)雙偏振雷達整體上正確識別出了兩次過程中降水粒子相態,其降水粒子分類產品對預報員開展降雪短臨預報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暴雨災害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