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黃海秋季短蛸漁業生物學特性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我國近海短蛸(Octopus ocellatus)的生物學特性,比較不同海域短蛸的差異。【方法】根據2015年10~11月在東海和黃海采集的272尾短蛸樣本,研究其胴長和體質量組成、性別比例、性腺成熟度和攝食強度等生物學特性。【結果】東海蘆潮港海域短蛸的胴長范圍為38~75mm,平均胴長為53.6mm,優勢胴長組為50~70 mm;體質量范圍為24~92 g,平均體質量為56.7 g,優勢體質量組為50~90 g;東海舟山海域短蛸的胴長范圍為30~75 mm,平均胴長為56.0 mm,優勢胴長組為45~70 mm;體質量范圍為27~123 g,平均體質量為68.9 g,優勢體質量組為60~100 g;黃海青島海域短蛸的胴長范圍為36~90 mm,平均胴長為65.6 mm,優勢胴長組為55~70 mm;體質量范圍為23~276 g,平均體質量為111.2 g,優勢體質量組為60~140 g。不同海域的短蛸性比不同,黃海短蛸雌性多于雄性,東海雄性多于雌性。【結論】不同海域的短蛸在胴長、體質量、性比、性成熟度等方面存在差異。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廣東海洋大學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