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管單開門擴大成形術后軸性痛病程影響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影響頸椎管后路單開門擴大成形術后頸肩軸性痛病程長短的相關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因椎間關節硬化型頸椎病或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分別在我院行頸椎管后路單開門擴大成形非融合減壓,輔助開門單側Centerpiece微型板釘系統固定術后發生頸肩軸性痛(PAP)患者32例的治療和隨訪資料,根據術后PAP病程長短,將患者分為兩組,即:≤3個月改善者17例和〉3個月改善者15例,比較兩組術后影像學資料矯正值,包括:術后3個月門軸側骨槽融合率、頸椎弧弦距、頸椎曲率指數、頸椎曲度角、椎板開門角和門軸側骨槽位置,多元邏輯回歸分析上述指標對PAP持續時間的影響。結果共收集到32例術后早期發生PAP患者的資料,經保守治療后均有基本緩解,均獲得隨訪時間19~40個月,中位數27個月,PAP≤3個月改善患者術后3個月門軸側融合率高于PAP術后病程〉3個月后改善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18,P=0.040)。術后3個月門軸側融合率是影響單開門成形術后PAP持續時間長短的獨立易感高危因素(OR=4.962,P=0.047)。結論有效提高術后早期椎板門軸側骨槽融合率,是縮短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后路單開門擴大成形術后PAP持續時間的關鍵。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