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善達克沙地新生代以來古氣候環境變遷
摘要:在干旱-半干旱區,地表強烈地侵蝕和堆積過程不僅影響著區域人類生產活動,而且還通過粉塵傳輸影響北半球甚至更大空間尺度的氣候和環境,因此干旱-半干旱區氣候變化研究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渾善達克沙地地處東亞季風的尾閭地帶,生態環境脆弱,對氣候變化響應敏感,是研究我國乃至北半球干旱-半干旱區氣候環境變化的理想場所。該區新生代以來發生多期火山活動,廣泛發育玄武巖與沙層、泥頁巖、砂巖等互層。文章通過野外實地考察,基于前人在渾善達克沙地火山年代學研究,利用該區已有的玄武巖K-Ar年齡,結合古地磁和釋光測年數據約束沉積相年代,建立地層年代框架,通過分析沉積相特征和氣候替代指標,發現渾善達克沙地地區氣候在晚古新世-早始新世溫暖濕潤,中始新世和晚始新世相對干旱,漸新世相對濕潤;在中新世經歷早期暖干到中期暖濕轉變,后期又逐漸變得干冷,上新世時相對濕潤,一直持續到中更新世,晚更新世變得相對干旱;全新世以來頻繁冷暖干濕波動。新生代早期和中期渾善達克沙地氣候變化主要受全球氣候冷暖干濕變化和青藏高原生長的影響,晚新生代以來全球冰量變化疊加青藏高原隆升共同作用于沙區氣候演變過程。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第四紀研究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