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湖泊四種漁具捕撈選擇性及對魚類群落影響比較研究
摘要:了解不同種類和大小的魚類對各種捕撈方式的脆弱性,對于制定最佳的捕撈策略和合理開發魚類資源至關重要。研究從漁獲物組成、捕撈效率和個體大小等方面,對長江中游典型湖泊牛山湖的四種漁具(網籪、刺網、電捕和鸕鶿)的捕撈選擇性進行了比較分析。使用相對重要性指數(IRI)評價漁具捕撈對魚類物種的選擇性,同時通過計算漁獲物的平均營養水平(MTL)和餌料魚與兇猛性魚類的重量比,分析捕撈對魚類群落營養結構的潛在影響。結果表明,網籪和電捕捕獲的魚類種數多、體長范圍廣,對魚類資源的破壞性最大,應當加以限制或廢除;鸕鶿是捕獲鱖(尤其是高齡鱖)的一種有效方式,但對幼鱖和其他幼魚也有較大損害,應控制其捕撈強度;刺網主要捕獲幾種經濟魚類,并可平衡捕食者和餌料魚之間數量關系,是利用魚類資源的一種較好方式,關鍵在于對刺網網目大小和捕撈強度的限制。建議湖泊捕撈應從單一物種轉向多物種綜合管理,并考慮物種之間的營養生態關系,以更好地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漁業資源。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水生生物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