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心臟病學的生理學基礎
摘要:腫瘤心臟病學是對腫瘤病人在其惡性腫瘤的治療期間所出現的心臟毒性的早期診斷、預防、治療和監測。隨著腫瘤學基礎研究的深入及臨床治療的飛速發展,腫瘤病人的病死率逐年降低,從而引起腫瘤幸存者人數逐年升高。不幸的是,所有的抗腫瘤藥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毒性,所以腫瘤幸存者往往伴有心血管系統的并發癥。其次,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腫瘤與心血管疾病共患病人數逐年增加。再者,由于腫瘤與某些心血管疾病(如房顫)具有“共同發病機理”,進一步增加了腫瘤和心血管疾病共患病的人數。因此,腫瘤或心血管病專家在管理越來越多的腫瘤-心臟病共患病病人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全面、有效、及科學地管理腫瘤-心臟病共患病病人,預防腫瘤病人因腫瘤的治療而誘發心血管疾病,及避免腫瘤患者因繼發心臟疾病或心臟疾病患者因繼發腫瘤而影響對其首發病的治療,因而產生了腫瘤心臟病學。腫瘤心臟病學的目的在于聯合心臟病和腫瘤專家、及基礎、轉化醫學、和臨床研究科學家來共同增進腫瘤幸存者心血管系統的健康。腫瘤心臟病學涉及的領域主要包括:對腫瘤患者的原發腫瘤及腫瘤患者同發或繼發的心臟疾病的臨床治療;對腫瘤患者因放射及化學藥物治療而引起的心臟毒性的早期診斷;對腫瘤病人繼發心臟疾病危險因素分層及預防;以及對腫瘤患者心臟病的治療及對放化療所引起的心臟毒性的治療和監測。因此,腫瘤心臟病學不單是對腫瘤病人出現心臟并發癥的臨床治療學,而且包括了推動腫瘤心臟病學賴以發展的基礎研究,以闡明腫瘤心臟病的發病機理,從而為腫瘤心臟病的早期診斷、治療、預防、及監測提供理論基礎。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生理科學進展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