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治”批判
摘要:當代中國,在法治逐漸成為無可置疑的社會主流話語的同時,從官方到民間,也慢慢地滋長出了一種可稱之為"法治浮夸風"的政治社會氣息,并已經非常顯明地形成了可以稱之為"法治"的思想與實踐行動的社會現象。"法治時間表"的制作設置、政府主導"法治指數"的設計與應用、"口號"法治、"運動"式法治,就是法治典型的現實表現。本文揭示了中國法治得以產生的根本原因,并從革命的浪漫主義、民粹主義、偏狹的政治經驗主義、教條主義、法律工具主義、唯意志論、唯科學主義、革命論、國家主義和政治意識形態十個方面,對中國法治展開了思想批判;同時從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進行法治政黨建設、法治政府建設、法治社會建設、法治國家建設四個方面,對中國法治進行了實踐批判;提出了必須對中國的法治建設抱持理性務實的態度、保持足夠的耐心與克制,堅持踏實而堅定地循序漸進地不斷推進中國的法治建設的基本立場。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法律科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