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紅河哈尼梯田稻魚共作環境中有機氯農藥殘留現狀及其生態風險評價
摘要:為明確梯田稻魚共作環境中有機氯農藥(OCPs)的殘留現狀及其生態風險,于2017年5月采取紅河縣哈尼梯田所在區域不同海拔的水樣和土樣,并通過氣相色譜儀檢測定量進行OCPs的組成、來源分析和生態風險評價。結果表明,水體中共有12種OCPs被檢出,殘留總量范圍為60.43~4335.35ng·L-1,平均值為650.35ng·L-1;底泥環境中檢測到11種OCPs,殘留總量范圍為6.68~26.36μg·kg-1,平均值為12.29μg·kg-1。哈尼梯田環境中氯化脂環類OCPs高于氯苯類,主要分布于底泥環境中。從各海拔位點得到的檢測結果來看,OCPs的殘留并沒有隨海拔高度而變化。來源分析表明,該地區除歷史性殘留的OCPs外,存在新的OCPs輸入。風險評價最終結果發現,水源匯合處、低海拔和中海拔地區水樣中異艾氏劑的殘留對水體魚類存在較大風險;底泥中OCPs的殘留風險要高于水中,部分采樣位點六六六類、滴滴涕類、硫丹Ⅱ、氯丹和異狄氏劑存在較高的生態風險,而七氯在各個位點的殘留均有較大的生態風險。總結得出梯田稻魚共作環境中,底泥中的OCPs殘留較水體需要更多的監控,而OCPs殘留中的氯化脂環類需要進一步引起重視。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