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營養器官的解剖結構特征及其生態適應性
摘要:采用石蠟切片法和組織離析法觀察濕地植物菖蒲Acoruscalamus營養器官的解剖結構特征,并探討與菖蒲生態適應性的關系。結果表明,菖蒲根狀莖具有不定根,不定根的表皮由一層細胞組成,排列緊密;皮層由多層薄壁細胞組成,薄壁細胞破裂形成多數的通氣道;內皮層存在細胞壁馬蹄形加厚的凱氏帶,維管柱具5原型初生木質部,具4~10個大型導管,形成發達的通氣組織。根狀莖外層表皮細胞類方形,外壁增厚;基本組織近表皮有厚壁細胞團,皮層薄壁細胞呈鏈狀排列,中間有較大的通氣組織,內皮層形成凱氏帶,有大量導管附著在凱氏帶周圍;維管束散生于基本組織,中柱維管束為周木型。根狀莖部分區域存在與內生菌共生形成的結瘤。葉是等面葉,葉肉組織薄壁細胞破裂形成大的通氣組織,葉脈具有限外韌維管束,中間有一較大的導管。菖蒲的解剖結構特點與其濕地生長環境相適應,根狀莖存在結瘤狀內共生菌,具有凈化污水作用,不定根發達適于分株繁殖。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亞熱帶植物科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