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MS8.0地震前的地面運動排列熵變化
摘要:將排列熵理論引入地震學領域,采用四川地震臺網22個地震臺的數據,每小時計算一個垂直分量排列熵值,研究汶川MS8.0地震前地面運動排列熵的時空變化特征,試圖提取與地震的孕育和發生有關的信息。結果顯示,震前22h內,震中附近形成一個排列熵高值區,這個高值區與位于龍門山斷裂系北側的高值區顯示出此消彼長的態勢;震中東側的低值區在南北方向拉伸運移,并在震中東北側向西北方向分叉凸出,汶川地震就發生在新的高值區和低值區陡變部位。結合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認為,這些現象很可能與汶川地震的發生有關聯。基于地面運動排列熵的時空變化特征推測,這次地震不僅是巴顏喀拉塊體與四川盆地對抗的結果,處于龍門山斷裂系北側的鄂爾多斯塊體的運動也參與了此次地震的孕育和發生。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