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標記–重捕模型開展野生動物紅外相機種群監測的方法及案例
摘要:紅外相機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了動物種群生態學研究方法的發展和革新,特別是基于標記–重捕模型框架通過非損傷取樣方式對物種數量和密度等種群參數的可靠估計,為保護瀕危物種和評估保護成效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對于身體上具有獨特天然標記的動物(如多數貓科動物),可依據紅外相機拍攝身體上的獨特斑點或條紋鑒別個體,再運用標記–重捕模型,估計動物種群數量、密度等參數。本文概述了標記–重捕模型的基本原理、特點以及國內外的應用,特別是近年來發展出的空間標記–重捕模型。總結了從相機布設到數據分析的具體流程、操作原則,并以青城山家貓為實例,展示了應用紅外相機數據通過空間標記–重捕模型估計種群密度和數量的基本步驟。最后展望了該模型在種群動態、景觀廊道設計、資源選擇等方面的應用和發展趨勢。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生物多樣性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