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的擔當與宗教學的未來
摘要:高校宗教學教育的基本底線是宗教與教育相分離,宗教不能干涉教育;而按照通識教育的方式來了解宗教,客觀地、學術性地、中立性地介紹宗教,這是對人類歷史文化和人類文明形態的一種尊重。我們對信仰的多元涵括應該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就是信仰所包括的范圍不只是宗教信仰,它還有政治信仰、文化信仰、民族信仰,甚至科學信仰等;而這些不同層面的信仰之間可能會有些交接、有些關聯,但是它們所涉及的領域是不一樣的。我們處理宗教和教育的關系,需要以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理論學說作為基本指導,進行對宗教界的正面教育和積極引導:一方面,宗教與高校教育的關系,涉及到我們的社會建構與宗教(以及宗教建構)的關系的統一與協調;另一方面,高校教育中客觀的學術研究,即可以增加宗教的正能量,也可以批評或警醒宗教中負面性東西。這也應該是高校宗教學研究的基本定位。總之,高校宗教學研究要讓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結合中國的國情,結合我們新時代的世情,來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宗教學理論體系。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中國文化研究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