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后近端瘤頸直徑改變
摘要:目的回顧性觀察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后近端瘤頸直徑變化,并分析其影響因素。方法對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接受腔內修復術治療并符合入選標準的45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44例,女性1例,平均年齡(69±17)歲,均為無癥狀腹主動脈瘤;合并高血壓病37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40例。所有患者具有完整術前cT資料,并接受6個月以上的定期增強cT隨訪(術后1、3、6、12個月及以后每年)。通過CT評價術后近端瘤頸直徑的變化情況,以增加≥2mm為有變化,〈2mm時為無變化。結果全組患者隨訪9~100個月,平均隨訪(34±25)個月。術前瘤頸直徑(21.5±2.3)mm,術后1個月時瘤頸直徑(22.4±2.4)mm,最近1次隨訪瘤頸直徑(24.0±2.8)mm。瘤頸直徑增加率71.1%。支架比瘤頸直徑增大百分比19%±6%。瘤頸直徑大于支架標定型號者占6.7%。隨訪16個月時無瘤頸擴張率為97.4%,24個月時無瘤頸擴張率為68.6%,36個月時無瘤頸擴張為39.3%,96個月時無瘤頸擴張率為3.3%。支架移位率為22.2%,移位距離0~9.5mm,平均(7.0±1.3)mm,無移位10mm以上者,沒有因為移位需要進行二次治療者。結論支架比瘤頸直徑增大百分比越大,術后1個月瘤頸擴張越多。支架型血管的移位與中遠期瘤頸擴張有相互促進作用。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中華外科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