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引進種SSR遺傳多樣性分析
摘要:通過SSR分子標記,對112份甘薯引進種進行了遺傳多樣性和群體結構分析,并與中國地方種進行了聚類比較分析。研究了中國目前保存最多的甘薯引進種間的遺傳多樣性和親緣關系,以及與地方種間的遺傳多樣性關系。用SSR建立研究材料的0,1數據庫,用ntsys-pc2.10軟件計算遺傳距離矩陣并導入MEGA6.06聚類,利用STRUCTURE2.3.4軟件對112份引進種進行群體結構分析,并將112份引進種與58份中國地方種共170份進行聚類分析。結果表明:112份材料的平均遺傳距離為0.552,遺傳距離分布在0.031到0.949范圍之內。使用Neighbor-Joining(NJ)聚類法,在遺傳距離為0.442處將112份材料分成9個類群,其中類群9又在遺傳距離為0.428處,分為3個亞群。亞群ⅨC含有39份材料,該亞群主要來自南美洲,聚類集中,血緣較為單一。通過群體結構分析將112份材料劃分成了2個群體,通過對引進種的來源地比較分析,發現來自南美洲與其他地區種質材料分屬于2個群體。通過對引進種和地方種共計170份甘薯資源聚類比較分析,發現中國大陸地方種與中國臺灣品種間親緣關系最近,與東南亞、東北亞、南美洲甘薯引進種間親緣關系較近,與國際馬鈴薯中心、國際熱帶農業研究所的材料和世界蔬菜中心的材料親緣關系較遠。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江蘇農業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