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下切除不可觸及隱睪殘跡的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下切除不可觸及型隱睪患兒睪丸殘跡的必要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16例隱睪患兒,月齡11~98月,平均(36.0±25.4)個月,均為單側,左側12例(75%),右側4例(25%),術前彩超提示陰囊、腹股溝區、腹腔內至腎門未見睪丸樣物,通過腹腔鏡檢查,14例(85.7%)鞘突管已閉合,輸精管和精索發育差,已進入腹股溝區。通過腔鏡下游離,將輸精管末端牽回腹腔內切除,切除末端送病理檢測。結果病理提示,8例(50%)送檢組織為橫紋肌、纖維血管脂肪組織,未見睪丸組織;3例(18.75%)為附睪及輸精管組織;1例(6.25%)送檢物為纖維脂肪組織中僅見2個腺管;符合左側發育不良睪丸組織2例(12.5%);另外2例(12.5%)患兒輸精管和精索末端于腹腔內發育中斷,未進一步處理。結論 腹腔鏡下腹股溝管內環已閉合,輸精管和精索已進入腹股溝管內,不可觸及型隱睪病理結果未見惡變腫瘤組織,是否行隱睪殘跡常規切除需結合多方面因素決定。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現代泌尿外科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