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蟹養殖技術逐漸推廣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3-08-17 10:00:07
螃蟹是一種經濟價值高、營養豐富的淡水產品,在現代社會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它是一種節肢動物,從我國目前的養殖分布情況來看,主要聚集在長江海口地區,人工養殖具有一定的專業性,需要做一系列的準備,如幼苗、誘餌配置和后期逃生工作,但近年來,隨著養殖技術的普及和創新,淡水蟹養殖技術逐漸推廣,越來越多的地區作為大規模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
分析螃蟹的生活習慣和特點。
1.1生長環境。
螃蟹通常生活在潮濕的泥岸洞穴中,但不排除在水中的石頭或水生植物中。如果是河流、海洋和湖泊,他們喜歡生活在水質相對清潔、水生植物茂盛的地區,如果池塘的小范圍是池底的泥草。它的生活特點一般是日夜夜,其基本技能之一是挖洞,這也是其防御侵權的一種方式,挖洞一般在相對較軟的土層中。
1.2食物攝入。
因為它屬于水生生物,它的大部分食物都是從水中獲得的。它不僅吃水生植物,還捕食一些腐殖質,不排除小昆蟲、蠕蟲、魚和蝦。但主要是水生植物,沉積物的消耗只起輔助消化的作用。
2淡水螃蟹養殖需要做好。
2.1選擇合適的池塘條件。
一個好的淡水池應該有干凈的水質,有足夠的水源。池水的進水和排水非常方便。池內土壤為粘土、沙子或亞沙,通風良好。面積不宜太小。水深應保持在0.6-1.5m之間。它可以塑造幾個比水高的小土墩,即所謂的蟹島,便于照明,不提供挖洞的條件。
2.2保持池水清潔。
如果是新建的淡水養殖池,在飼養螃蟹之前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藥物消毒。漂白粉通常用于使池水清潔衛生,不會對螃蟹造成太大傷害。首先,我們應該掌握整個池的規模,確定實際體積,然后根據大小混合合理的漂白粉。加水溶解后,應在短時間內灑在整個池中。一般來說,清洗池后5-6d可以放養。
2.3培育良好的水池水質。
上一環節漂白粉消毒后,3-4d后,可在池塘內放置150kg左右的有機腐殖質等肥料。幾天后,池水的顏色會逐漸變綠,池水應保持清潔衛生。
2.4種植合適的水生植物。
上述提到,螃蟹的生長習慣與水生植物環境密不可分。因此,在淡水池中飼養螃蟹時,應充分利用這一習慣特征,在池中種植或放置一些合適的水生植物,以營造與預期自然生長環境相似的氛圍。在池中種植水生植物的另一個目的是發揮分散作用,使螃蟹能夠分散在池中的不同高度。需要注意的是,水生植物的種植不應過于密集,應留有一定的陽光空間。
分析淡水蟹養殖技術。
3.1養殖溫度調節。
在幼苗階段,螃蟹所需的生長溫度不宜過高或適中。一般在15℃-30℃之間,最佳溫度約為25℃。因此,養殖管理人員應嚴格控制養殖溫室池水溫度,始終保持恒定狀態。如果水溫過低,應加熱。
3.2育種密度。
螃蟹的生長需要有足夠的空間。如果養殖空間過于狹窄密集,很容易造成供水不足、水質下降等不利現象。因此,有必要嚴格控制這項工作。根據大多數實際的養殖經驗,一般每畝淡水池可飼養500-600只螃蟹。這種密度是最好的,可以為螃蟹提供足夠好的生長空間。
3.3日常餌料喂養。
由于螃蟹的食物來源多樣,對于淡水池的人工養殖,在喂食事物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使用新鮮魚飼料,加入適量的鹽,高溫煮熟后去骨,攪拌成魚糜,然后制成小顆粒,直接扔進水池喂養。螃蟹幼苗進入淡水池的初始階段時,應控制喂食時間,一般每天3-5次。魚餌不能集中在一個區域,一部分應放在池邊的淺水區,另一部分應扔在水生植物密集的區域。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大約6-10個月后,螃蟹的個體逐漸增大,水池溫度升高,食物攝入量增加,特別是在8-10個月內,螃蟹肥育和聚黃本身的重要性增加,養殖人員應增加動物飼料的喂養。需要注意的是,在喂養過程中,應考慮到適當的變化。
3.4采取相應的逃跑措施。
幼苗螃蟹沒有很強的活動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和生長,其個體逐漸增大,各方面功能逐漸成熟,活動能力變得更強、更活躍。從養殖的長遠角度來看,養殖管理者需要做好自由放行工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一般來說,水池周圍有垂直桿拉網,但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塑料薄膜或水泥板,以限制螃蟹的活動范圍,特別是在雨天,水位在水池中上升,應合理有效地控制。具體的逃生方法應根據養殖的實際情況確定。
4總結
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對海鮮產品的飲食需求逐漸增加,大大增加了越來越多的人工海鮮產品。螃蟹作為一種常見的水生生物,屬于海鮮產品的范疇。對于其人工淡水養殖技術,需要有效把握其生長環境和習慣,建設有針對性的淡水池,采用一系列科學合理的養殖方法,提高其養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