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混合池塘飼料?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3-08-03 10:00:08
1黃鰭鯛養殖密度。
黃鰭鯛養殖分為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兩種方式,可分為單養、混養、搭配養殖三種方式。混合養殖的種類有藍子魚、黑魚、金錢魚等;搭配養殖一般是主養黃鰭鯛,搭配養殖一種類型,如笛鯛、鱸魚和卵鯛。養殖長度超過5厘米的黃鰭鯛。單一養殖方式:黃鰭鯛養殖密度為1.5×104尾/hm2-2×104尾/hm2;混合養殖方式:黃鰭鯛占總量的60%,其他魚約占40%;搭配養殖方式:黃鰭鯛約占總量的80%,搭配類型約占20%。在普通魚蝦混合養殖池中,根據池塘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黃鰭鯛與南美白對蝦的混合養殖密度。常見方法見于下列表1-3。
黃鰭鯛魚苗的淡水馴化。
黃鰭鯛肉嫩可口,是一種優質的食用魚。黃鰭鯛是一種雜食性魚類。在池塘中混合黃鰭鯛可以吃低價值的小雜魚蝦、魚餌、有機碎片、浮游動物等。,從而提高池塘的凈產量,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黃鰭鯛是一種經濟效益相對較好的蝦混養池品種,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隨著混合養殖技術的成熟,在淡水池中引入該品種以增加混合養殖池收入的重要技術。有許多報道稱,黃鰭鯛在淡水馴化后與南美白對蝦混合養殖成功。研究表明,黃鰭鯛可以適應淡水環境。淡化鹽度下降的最佳梯度為:30‰-10‰-5‰-2.5‰-0‰。值得注意的是,10‰是淡化的轉折點,幼苗淡化的最佳階段是全長約3厘米的幼魚。
選擇黃鰭鯛種苗。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研究黃鰭鯛的人工育種技術,先后突破了親魚馴養、育種、催產素、孵化、幼稚育種等關鍵技術。大規模的人工育種技術已經成熟。目前,黃鰭鯛育種苗的來源是從海洋地區捕獲的天然魚或通過人工育種獲得的。根據市場調查,大部分是海洋捕撈苗。海洋捕撈苗的供應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海洋捕撈苗的種質一般參差不齊,苗的規格和尺寸不一致,在捕撈過程中對苗的嚴重損壞。在水溫升高的季節,水體細菌開始肆虐。有傷口的幼苗容易感染細菌,導致死亡率過高。建議農民注意幼苗的質量,具體如下:第一,掌握黃鰭鯛育種的季節性特點,及時安排幼苗放置時間;第二,幼苗需要通過標準厚度達到一定規格(3~5cm以上),然后轉移到混合養殖池;第三,做好養殖池的消毒。第四,對混養黃鰭鯛和精養魚的時間不同,適當控制混養池的幼苗密度,以便更好地掌握魚的規格,盡量避免其他精養魚和大量上市。
4.混合池飼料的選擇。
據研究報道,網箱養殖黃鰭鯛應采用蛋白質含量為40%的配合飼料。與對照組相比,黃鰭鯛相對群體的日增重率提高了10.7%,每生產1公斤商品魚飼料的成本降低了3.70元,生物學綜合評價值提高了15%。在魚蝦混合池中,南美白對蝦的蛋白質含量要求一般在38%~40%左右甚至以上,以滿足其生長。考慮到魚蝦混合養殖密度的差異和水中生物餌料的豐富性,湛江南部三等地區的農民在整個養殖周期中都遵循養蝦收入為主,養魚收入為本的理念,所選擇的混合養殖飼料的蛋白質含量應盡可能基于蝦的需求。這不僅滿足了對蝦正常攝食和健康生長的營養需求,而且保證了黃鰭鯛在既定時間內具有適當的上市規格。在福建龍海,黃鰭鯛和南美白蝦混合養殖的經驗也很好。可以看出,如何選擇混合池塘飼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首先,避免選擇低檔沉重飼料。淡水草魚飼料、羅非飼料等飼料可能不適合南美白蝦和黃鰭鯛的消化吸收,飼料的耐水性遠低于特殊的蝦混合飼料和蝦飼料。發現一些農民認為這些飼料相對便宜,過度喂養,使飼料不能及時喂養,容易沉入底部,造成浪費,更糟糕的是導致水質惡化,威脅蝦的健康;第二,避免選擇膨化飼料。除了賣價格外,魚不應忽視其生態功能,通過黃鰭鯛到底部攪拌水,發揮活水氧的作用。如果混合池只喂膨化飼料,不僅蝦不能吃食物影響生長,而且養成黃鰭鯛一直在水中進食,不容易在底部進食,蝦生活底部進食;許多農民認為混合池塘魚的攝入量太大,所以他們使用膨化材料和混合飼料,認為他們可以先喂魚,然后再喂蝦。事實上,這種搭配方法不僅存在第二點提到的缺點,而且存在一個新的問題,即一些強壯的魚攝入量很大,除了吃膨化材料,還與蝦底部,其他魚可能不會吃那么多飼料,黃鰭鯛攝入量不同,直接導致池塘魚大小不一致,各種規格,影響魚的銷售價格。福建龍海當地農民,曾嘗試過這種搭配喂養黃鰭鯛和南美白,認為這是不可取的。目前,經驗豐富的農民的做法是:早期喂蝦,高檔魚蝦混合飼料。在苗期間,喂養足夠的營養飼料,以確保蝦苗的強壯生長,提高存活率。魚蝦放苗后,考慮到經濟和營養搭配的合理性,逐漸過渡到高檔蝦混合飼料。
5常見病害及防治。
黃鰭鯛常見病害癥狀及防治方法。
6小結
春天來暖和,說立魚。如果在魚蝦混合養殖池中,黃鰭鯛的養殖密度、淡水馴化、苗木選擇、飼料選擇、病害防治等養殖技術要點都要努力精心管理,慢工細作,黃鰭鯛養好也不難。蝦已經盈利了。如果黃鰭鯛也能收獲,可以說是一舉兩得,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