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投稿地址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詳細信息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投稿要求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雜志投稿須知:
1、《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來稿清用打印稿或軟盤,或采用電子信箱投稿方式,稿中注明聯系電話和通信地址。請作者自留底稿,本刊一律不退稿、退盤。
2、《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來稿須聲明末一稿多投,4個月期滿未見本刊修改意見或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另投它刊。來稿若屬基金資助、國家攻關項目或獲科技成果獎等清予注明,并附其有關證明材料。通訊、簡訊需單位蓋章。
3、題名應是能反映論文中特定內容的恰當、簡明的詞語的邏輯組合。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外文題名應與中文題名含義一致,一般不超過10個實詞。
4、摘要應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并擁有與文獻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報道性摘要一般以300字左右為宜;指示性摘要一般以100字左右為宜;報道/指示性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為宜。
5、關鍵詞標注3~8個,以《漢語主題詞表》和《環境科學敘詞表》為準,不能確切表述時,可選用自由詞,但必須能納入檢索工具。
6、題名、摘要和關鍵詞應用中、英文兩種形式表述。
7、文章要求論點鮮明,數據可靠,層次清楚,文字精練。全文一般在3000~4000字,須使用規范的簡化字。
8、所有外文、阿拉伯數字、標點符號必須字體清晰,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如a,α;β,B;C,c;K,k;S,s;P,p;o,O等)須注明文種、正斜體、大小寫,量符號用斜體,其中矩陣、矢量符號用黑斜體,計量單位用正體。
9、使用法定計量單位。量和單位的使用執行GB3100~3102-93(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1993-12-27)規定。
10、凡是能用文字說明的問題,盡量不用表和圖,如用表和圖,則文中不需要重復其數據,只需摘述主要發現。同一數據不要用表和圖重復表達。使用三線表(取消欄頭斜線,省略橫、豎分隔線)。表頭上的欄目應填寫該欄的項目名稱,當項目是物理量時,應用斜體字母標明量的名稱,用正體字母給出物理量的單位,量的名稱與單位之間采用斜線“/”連接,如壓力p/kPa。表身中無數字的欄內應區別情況對待,“空白”表示未測或無此項,“一”表示未發現,“0”表示實測結果為零。插圖要精選,布局要合理。函數圖必須有標值線、標值、標目、曲線和圖序、圖題1:1、參考文獻按文中引用的先后,從小到大排序,且在文中引用處標注,并按著錄格式列于文末,要求各項內容齊全。文獻的作者不超過3位時,全部列出;超過3位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錄法。外國人的名字部分用縮寫,并省略“.”。非公開出版的資料(含待發表的論著)不能引用。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雜志簡介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自1989年創刊,國內刊號為32-1418/x,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從多角度向讀者介紹國內外環境保護的新成果、新技術、新動態、新經驗。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統計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在給定的時間內,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參考文獻
青島市不同功能區降雨徑流重金屬的特性分析
通過采集2014年9月28日青島市4個不同功能區降雨徑流樣品,監測其重金屬Cd、Cu、Pb、Zn的含量,并分析重金屬之間的相關性、事件平均濃度(EMC)和初期沖刷現象等。結果表明:石油化工區降雨徑流中Cd、Cu、Pb之間具有顯著相關性,并且Zn、Cu、Pb之間亦具有顯著相關性;重金屬Cd、Pb是降雨徑流中主要污染物,Pb具有交通強度越高含量越高的特點,C...
一種水源地氣溫-水溫-水質關系智能預警算法
設計了一種兩階段算法,引入水溫作為中間橋梁,第一階段利用多變異位自適應遺傳算法解析氣溫與水溫數學關系,第二階段根據遺傳算法改進的BP神經網絡通過水溫對水質進行預測,進而設計氣溫-水溫-水質組成的水質預測算法GA-GABP,并將該算法應用于秦皇島石河水庫的水質監測模擬。結果表明,整個過程算法尋優速率快,網絡學習時間短,其最終擬合...
土壤污染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總結了當前針對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學、生物及聯合修復技術研究進展,歸納了納米材料、生物炭和表面活性劑等新興修復材料的優缺點及應用情況。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為強化生物修復技術,開展聯合修復技術、復合材料修復技術及土壤修復技術風險防范研究。
化學合成類制藥工業污染排放自行監測方案設計要點
闡述了化學合成類制藥工業污染排放自行監測方案的編制依據,分析了化學合成制藥的生產工藝與污染排放特征,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行監測方案的主要內容,以及監測點位、監測指標、監測頻次設定的注意事項,并明確了特殊情況監測方案的設計原則及自行監測信息記錄的相關內容。
江蘇省太湖流域水生態健康評估的初步實踐及展望
闡述了水生態健康的內涵與意義,從江蘇省率先在太湖流域開展水生態環境功能分區管理的頂層設計,構建以水生態健康指標為核心的水生態健康評估技術體系,地方對照水生態環境功能區劃的水生態分級管控目標開展的應用與實踐結果等3個方面,回顧了江蘇省太湖流域水生態健康評估工作的主要進展,提出了完善水生態健康評估技術體系和推進流域水生態...
熱門評論
我最喜歡的書《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有很多第一次聽說的新奇觀點,以絕對理性的方式思考,但此看給我最大的啟發在于提供了舊知識點的新的聯接,這種新知識關系的建立往往可以提供另一種認知模型,非常驚嘆。
投稿近三個月都沒有收到審稿意見。因為著急畢業所以最后撤稿了。中途感覺編輯很少比較不錯的,至少郵件會回復,電話能打通。審稿沒有結果也不是他們能控制的。到最后我退稿就很惱火,郵件沒人回,電話一直打不通。不知道那邊是什么情況!畢業在即,但也不能一稿兩投啊!僅代表個人情況,不具有普遍性。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編輯部工作人員的態度都特別好,每次電話過去都是和風細雨式的解答,特別是我這篇文章的編輯韓老師,在審稿過程中給予我莫大的幫助,在此對他表示衷心的感謝!我這篇文章經過兩次投稿,第一次可能是審稿專家比較忙,加上我的語言表達能力不過關,給的意見是文中原理錯誤,直接拒搞.
11.2提交,11.5審查,11.30收到審稿意見,只有一個人的,但是提了22條修改意見,非常細心專業,修改了十來天,12.10提交修改稿,12.14審查,12.16接受。從投稿到錄用一個半月,效率很快,審稿人也很專業。
5月投稿后,稿件遲遲沒能送審,電話編輯部4次,終于送審。估計過完審稿專家手頭工作較少,審稿速度超快。當時只能看到第一個審稿意見,還竊喜好幾天,認為外審專家二沒任何意見。結果又補充回復第二個審稿意見一次。后續環節編輯工作高效,點贊。
之前就聽說過的一本雜志,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雜志非常值得讀,內容也很深刻。只要是這個專業的人的人,都能有所收獲。值得購買喲!
6月份投稿,7月份時候詢問編輯部,一外審專家出差沒審,重新換了兩次外審,之后修后再審,按照要求認真修改后直接錄用,用了3個月時間。感覺方向合適,內容有一定的新意可能性就大,編輯部老師都很好。
編輯老師效率非常高,認真負責。投稿當天通過初審后通過支付寶交了審稿費,馬上就送外審了,快速的回了修改意見,沒什么大問題,稍作修改返回,后通知錄用了,但是見刊據說有點慢,不過可以加急。
今天收到拒稿消息,雖然有點小失落,但是審稿速度挺快的,而且審稿意見很中肯,對文章的修改有很大的幫助。
1月初投的,來回改了3、4次,2月中旬接受,感覺編輯都是晚上在加班的啊,有次晚上11點多我修回稿件,第二天8點不到編輯就提出了一些格式的修改意見,效率高啊!
相關問題
相關期刊
更多常見問題
Q:論文發表的時候可以一稿多投嗎? |
A:一稿多投的行為是典型的學術不端的行為,是國內外學術界都明令禁止的行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權歸屬的問題,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經被某個雜志社錄用,或者同時被兩家雜志社錄用,就會涉及到版權糾紛,作為雜志社都會保護本社的合法權益,到這時作者就會比較麻煩,吃官司都是小事兒了,被打入黑名單降級降職影響可就太大了。 |
Q:職稱論文發表對時間有限制嗎? |
A:職稱論文發表并沒有明確規定截止時間,需要作者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自己安排發表時間,一般職稱評審,各地區都會明確規定申報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們結合這個日期來考慮何時發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區職稱評審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間,有的地區要求7月中旬開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則是要求8月中旬交,還有部分地區要求截止時間為申報時間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個地區的具體要求并不同,申報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確保自己的文章已經見刊并且被相應的數據庫檢索即可。 |
Q:網上發表論文如何防騙?可靠網站與可疑網站如何區分? |
A:由于發表論文的需求遠遠多于雜志版面的供應,再加上眾所周知的審稿難!審稿慢!選擇論文發表網站發表表論文確實能解決以上問題。賣方市場的出現加之發表論文的剛性需求,就導致出現先付款后發表的現狀。論文發表網站正規與否是通過網站從始至終所提供服務體現出來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時間差都會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是可以通過您的智慧來避免的。因為不是所有論文網站都是騙子,你要做的就是過濾掉沒保障的網站,選擇可靠的論文發表網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